一、活動名稱:你知道的恐龍有多少? (設計者:賴慧玲)
二、配合年級、科目國小以上
三、活動所需準備的材料:畫紙、畫筆、與恐龍相關的電影、動畫與圖書
四、活動簡介與目標
多數人對「恐龍」這個生物的認識與知識,都非常的狹隘,除了學校考試、作業需求之外,如果本身對恐龍不感興趣的話,要主動認識牠的機會微乎其微。但卻又不可否認,有極多的兒童與成人對恐龍著迷。恐龍巨大又神秘,目前沒有人真正看過牠,能知道牠的管道除了圖鑑、圖書、國內外各種展覽之外,另一個輕鬆又簡便的方式就是電影與動畫,然而如果我們僅以便利的方式來認識恐龍,那麼我們所接受的資訊也將是片面而偏頗的。因此,本活動希望趁著最近的「侏儸紀」電影熱,透過親子共視、共學,讓孩子練習蒐集、整理恐龍資料,並與媒體再現的內容相互比較。
五、活動說明
1、讓孩子在畫紙上試著將自己知道的恐龍種類列舉出來,並畫下各種恐龍的樣子,在每一種恐龍的旁邊寫下對恐龍的認識與想像。
2、呈上,不管孩子的完成度如何,讓孩子試著思考,在畫恐龍與想恐龍相關的知識時,是困難還是簡單的,為什麼?(困難:因為很少接觸、不感興趣 / 簡單:因為喜歡,常看書、影片或展覽…)
3、呈上,腦中所浮現的恐龍參考內容,又是從何而來?(某一次展覽內容、聽說的、卡通、電影、書、動畫…)等。
4、你覺得說到恐龍,大家會先想到的是甚麼龍,讓孩子用自己畫的恐龍排序,例如:1暴龍、2梁龍、3三角龍、4迅猛龍…等。
5、恐龍電影配:從自己看過的電影、動畫、或其他媒體文本中找出出現過哪些恐龍,以甚麼恐龍為主角,將結果以圖表方式呈現。例如:<侏儸紀世界>-暴龍、迅猛龍、梁龍滄龍、翼手龍、<玩具總動員>暴龍、<地心冒險>魚龍、蛇頸龍、暴龍,<冰原歷險記>甲龍、雷龍爸爸媽媽可引導孩子為統計結果下結論,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發現媒體同時開啟與限制我們對恐龍的了解。
6、呈上,選一種龍,仔細分析不同的媒體文本如何呈現與再現這種龍的特徵特質,例如暴龍是可怕兇殘還是可愛的,不同媒體文本在呈現與再現恐龍手法的相同與相異。
7、呈上,從不同的管道,例如網路、圖書找出更多相關資訊,歸納與整理出「原來恐龍是這樣的啊」至少五至十個你原本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