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者的告白」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林佳儀
二、結合年級:國中
三、教學時數:3堂課約180分鐘
四、對應媒體素養能力指標:
2-1 辨識媒介內容中年齡、性別、種族、職業、階級、性傾向等各種面向的刻板印象和權力階級間的關係
2-2 比較媒介內涵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人物、事件等媒介與社會真實的關係
5-2 實踐接近與使用媒體
五、主題說明:(PPT)
根據調查,台灣少年與青年之吸食毒品的比率,近幾年來大幅增加,甚至有國中校長沈痛投書表示,台灣恐有1/3的國高中生碰過毒品,若要強制將吸食者送交勒戒,校園可能會少一堆學生。如此嚴重的狀況,使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青少年「明知有虎卻向虎山行」?有研究者表示,可能因為沈重的升學壓力,讓青少年在心裡發展的過程中有許多需求未能獲得滿足,或需要紓壓;也有人表示,可能因為好奇心或同儕壓力,或家庭因素等等的環境影響。
 
教科書中對於「毒品」向來都只有教條式的教學,媒體中對於吸毒者的呈現也多半片面而僅有警告式的語言。本活動希望讓學生透過實際與戒毒者或見證許多戒毒過程的輔導者接觸,認識毒品的危害及其影響性,以及吸毒者接觸毒品和戒毒的實際生理與心理經驗,讓青少年一方面實際認識毒品對身心靈的影響,也知道如何拒絕接觸毒品;另一方面知道如何幫助有毒癮或戒毒需求的親朋好友,也能夠給戒毒者再站起來的機會。同時,也在過程中實踐媒體近用權,一方面學習採訪與報導,另一方面透過自己的力量將這些資訊散播出去。
六、參考資料:
〈吸毒年輕化 10年拉K16倍〉,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聯合晚報,2015413日。http://udn.com/news/story/7320/833960-%E5%90%B8%E6%AF%92%E5%B9%B4%E8%BC%95%E5%8C%96-10%E5%B9%B4%E6%8B%89K%E5%A2%9E16%E5%80%8D
 
〈小6就吸毒 17歲學長是藥頭〉,蘋果日報,2015731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731/659382/
〈【我思我見】從「老鼠樂園」思考青少年為何吸毒?〉,記者劉仲書/特稿,立報,2015421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9025
 
七、參考網站
1.學習訪談、採訪與報導:Peopo線上學堂http://www.peopo.org/events/2014Training/tec-1.htm
 
2.戒毒輔導中心:
 
3.更多毒品防治資訊:法務部無毒家園網http://refrain.moj.gov.tw/mp.asp?mp=1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       將學生分為5-6人一組,全班分為6組,上課時須按照組別坐好。
2.       印出參考資料,每組2-3份。可兩人共讀一份。
3.       需在電腦教室上課,學生需一邊上參考網站搜尋及閱讀資料。
4.       老師需先看過Peopo線上學堂,從中挑選出「採訪」、「拍攝」主題的合適教學影片,於上課時播放。上課時也需要從旁引導學生進行採訪、拍攝等練習。
5.       請學生攜帶可拍照的設備,數位相機、手機均可。
6.       準備一組一張大海報紙及數枝麥克筆。
上課:第一堂課
1.       首先,先請每組依照5W1H解讀第一則新聞,並抽選2組,分別派一位代表說明對於新聞事件的瞭解,老師則視情況講解或補充。5W1H如下:(5分鐘)
(1)     Who:事件主角與相關人物
(2)     Where:在哪發生
(3)     What:發生何事
(4)     When:何時發生
(5)     Why:發生原因
(6)     How:如何發生
2.       依照第一步驟的進行方式,接著解讀第2-3則新聞。老師可讓每組均有發表機會,作為各組表現評量項目。(10分鐘)
3.       帶學生檢視這三則新聞,回憶自己看過的關於吸食毒品的新聞,並上網用搜尋引擎以「毒品」為關鍵字尋找一年內的相關新聞,並且很快地瀏覽新聞標題找尋這些新聞的共通點。(10分鐘)
4.       老師帶領小結:毒品相關新聞中,大多報導毒品新聞事件,例如販毒、吸毒被捕、吸毒導致的社會案件,吸食毒品的相關數據或研究等等,但少有讓吸毒者或戒毒者表達接觸毒品及戒毒的心路歷程。換句話說,目前的新聞報導讓讀者知道毒品的壞處,但卻沒有深入介紹其實際對身心靈的影響,可能因此導致民眾對吸食毒品過程及其真正影響的好奇心,使得民眾在壓力與好奇心的驅使下而接觸毒品。另一方面,目前的新聞報導對於吸毒者的描述,也可能讓吸毒者或戒毒者無法受到適當的幫助,不曉得如何戒毒,或不知如何再給自己站起來的希望,導致自我放棄,無法接受治療與輔導重新融入社會。
5.       老師讓學生理解,本活動希望讓學生實際接觸戒毒者,或長期輔導戒毒的輔導者,知道吸毒背後複雜的因素、吸毒帶來的實際體驗、戒毒需要的幫助、戒毒者的心聲,進而透過學生的報導,讓更多人能對吸毒與戒毒有正確的認識,讓自己有更多毒品防治的能力。
6.       首先需瞭解如何進行採訪、訪談與報導。老師打開參考網站「Peopo線上學堂」,先按部就班讓學生學習採訪、訪談的技巧。(10分鐘,先播放兩個教學影片即可)
7.       依據「Peopo線上學堂」線上教學,讓學生兩人一組以題目「我的興趣」學習並練習訪談。學生兩人一組一人問一人答,下一個練習拍攝的段落,再對調問與答的角色。(5分鐘)
8.       接著,點3組同學上台分享剛剛的練習,並由老師從旁指點。(5分鐘)
9.       老師再運用「Peopo線上學堂」線上教學,讓學生學習拍攝的技巧,包括鏡頭語言、構圖與分鏡。(10分鐘,先播放兩個教學影片即可)
10.    接著,讓同學用數位相機或手機,以剛剛的分組與題目進行訪談與拍照。(5分鐘)
11.    接著,點3組同學上台分享剛剛的練習,並由老師從旁指點。拍照的作品,存取到老師的電腦投影出來給全班欣賞(5分鐘)
12.    回家作業,請所有同學回家看「Peopo線上學堂」的完整影片,繼續學習採訪、拍攝、撰稿、剪輯等技巧。
上課:第二、三堂課
1.       開始上課,讓學生知道,在訪談前必須要先做好功課、擬好訪談問題,因此必須對毒品相關問題有初步瞭解。本堂課的任務,就是瞭解毒品防治的相關知識,包括毒品種類、毒品對身心靈的影響、吸毒者如何尋求協助、戒毒者需要的幫助等,並擬出訪談問題。
2.       翻開課本,老師教授課本中學習毒品防治的相關知識。(15分鐘)
3.       上網在「法務部無毒家園網」找尋相關知識。(15分鐘)
4.       在參考資料中的3個戒毒輔導中心網站,找尋毒品、戒毒與輔導中心協助方式等相關知識。(15分鐘)
5.       接著擬出第一個訪談對象訪談戒毒輔導者的提問,瞭解輔導者眼中的吸毒者與戒毒者他們通常如何接觸到毒品、如何有了毒癮、如何受到毒品的影響、如何來到輔導中心、如何受到幫助、如何戒掉毒品、戒毒帶來的影響等等。(10分鐘)
各組將擬出的問題用麥克筆寫在大海報紙上。
6.       請各組將各自擬定的問題帶到台上來發表,發表完畢貼在黑板上。一組發表2分鐘。
15分鐘)
7.       最後,由老師觀察並篩選、調整、整理出實際可進行訪談的問題。並指派一位同學,將問題記錄下來。所有組別發表的提問則拍照存檔,作為分組評鑑之用。(5分鐘)
8.       接著擬出第二個訪談對象訪談戒毒者的提問,瞭解戒毒者如何接觸到毒品、如何有了毒癮、如何受到毒品的影響、對毒品的看法、如何來到輔導中心、如何受到幫助、如何戒掉毒品、戒毒帶來的影響、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希望對現在年輕人說甚麼話等等。(10分鐘)
各組將擬出的問題用麥克筆寫在大海報紙上。
9.       請各組將各自擬定的問題帶到台上來發表,發表完畢貼在黑板上。一組發表2分鐘。(15分鐘)
10.    最後,由老師觀察並篩選、調整、整理出實際可進行訪談的問題。並指派一位同學,將問題記錄下來。所有組別發表的提問則拍照存檔,作為分組評鑑之用。(5分鐘)
11.    全班共同選擇一個想前往訪談的戒毒輔導中心,可依據地緣至方便抵達的輔導中心,若實在不方便前往訪談,則以電話訪問的方式進行採訪。確定將進行訪談的目標後,由老師於課後接洽訪談事宜(實際參訪的時間,或進行電話訪談的時間)。(5分鐘)
12.    各組認養工作:(5分鐘)
若可實際前往參訪:全班6個分組,分別負責不同的任務:1組訪談該輔導中心的輔導師、1組訪談輔導中心的戒毒者、1組平面拍攝、1組電子攝影記錄、1組平面編輯排版、1組影片剪輯與網路編輯刊登。由各組自行認養,並於課後再重新於「Peopo線上學堂」溫習相關技巧與知識。
若為電話訪談:全班6個分組,分別負責不同的任務:2組訪談與撰稿(分別訪談該輔導中心的不同輔導師)、2組訪談與撰稿(分別訪談該輔導中心的不同戒毒者)、1組平面排版編輯、1組網路編輯刊登。
上課:第四堂課
1.       請訪談輔導師與戒毒者的組別,派代表分享訪談重點。(20分鐘)
2.       由老師和編輯團隊提出問題與建議,如有可以再深入補訪之處,再由負責訪問的組別課後再進行電訪補問問題。(10分鐘)
3.       要全班同學想想看,除了戒毒中心輔導師、戒毒者的觀點之外,若以「吸毒危害與戒毒者的告白」為專題的報導,是否還需要其他觀點?例如身邊親朋好友對本議題的瞭解、師長對本議題的看法、有關單位對本議題的看法等等。
老師可以鼓勵同學再從多元面向延伸本報導的深度及廣度,鼓勵同學在課後進行採訪。
4.       若以原有的報導為準,不在增加其他的採訪內容,則於本堂課中:訪談團隊進行撰稿,於編輯團隊限定的字數內完成該則報導。平面與網路編輯團隊擬出各篇報導的標題,平面的部分,以一般報紙一面的大小,製作一頁的專題報導,規劃出版面(需告訴撰稿組別每篇文章合適的文字長度)、各則新聞的擺放方式、新聞標題的呈現方式等等。一頁的專題報導,可放上其他媒體對於相關調查數據、研究的報導,作為新聞資訊方塊,補充說明。可找到其他報紙做為編輯排版時的參考。
網路編輯刊登的部分,則可於免費平台架設網站或部落格,例如wordpresspixnetXuite等等。
5.       構思每一篇報導文章刊登的字數與是否需要照片,若需要照片但本次採訪僅採用電訪,則可請採訪團隊與該輔導中心聯繫索取照片。若照片需於網路搜尋,則建議從創用CC資料圖庫尋找,或在google搜尋「標示為允許以非商業用途再利用且可修改」的照片,以避免版權問題。同時需注意是否需註明照片來源。

班報的部分以拼貼完成,課後拿到影印店製作印出,並於校內與社區發送。網路刊登的部分,完成後將網站連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