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合年級、科目:適合低、中年級學童。
 
 
二、活動所需準備的材料:圖書館、圖書館藏書、圖書館電腦。
 
 
三、活動簡介與目標:
 
 
本次主題:迎接元宵節!
2月22日就是農曆十五元宵節,自2月20日起,全台各處便有許多元宵節慶祝活動,燈節、放天燈等五光十色的精彩活動每年都吸引全台民眾蜂擁參與;然而,大家是否記得元宵節的由來和意義嗎?
 
 
本活動請爸媽利用即將來臨的週末,帶著孩子上圖書館,利用圖書館的館藏設備搜尋相關書目,認識元宵節的由來,一方面瞭解如何運用圖書館的設備找到需要的資料,知道書籍與網路媒介所承載資料的差異性,學會使用不同的工具來達到學習的目的;一方面也從中知道元宵節的意義,並知道許多現代的元宵節活動承襲於傳統習俗,起源時的原因至今已經變成過節的趣味,保留傳統的同時也認識文化的起源。
 
 
另一方面,也思考因應時代變遷,傳統習俗有何改變。近年來各地元宵節慶祝活動更加強調煙火、燈會,然而從環保與資源利用的觀點來看,無論煙火、大型燈會的主燈秀或聞名國際的天燈,近年來都有許多環保人士開始質疑其意義,擔憂炫耀性、儀式性的活動反而造成環境負擔,成為全民公害也浪費公帑。此時,也帶孩子思考,任何活動的多層次、多環節影響,今日我們提的燈籠、燈會所見的大型創作、天燈燃放的燈,將何去何從,對於現代公民來說,應該如何過個友善自己與土地的元宵節?
 
 
四、製作或活動步驟或重點:
 
1. 帶孩子到鄰近的圖書館,先向孩子說明各種圖書館可利用的設備與工具。包括大量的藏書、可檢索圖書的電腦、電腦區、自習室等等。圖書資源則分為書籍、期刊與報紙等。較大型的圖書館還有外文圖書、視聽室、演講聽、藝廊、教室等圖書與設施。
 
2. 接著,和孩子一起使用圖書館的電腦,檢索有關「元宵節」的圖書,找到相關書籍認識元宵節的由來。
 
3. 依照檢索結果找到書籍,查閱書本內容時,一邊和孩子一起比較書本和網路閱讀的差異。一般來說,書本針對一個主題做長篇的論述與介紹,有較為完整的內容,網路查詢的資料則較為片段、精簡。另一方面,相較於閱讀紙本讀物,目前的電腦螢幕使用久了,眼睛也較容易感到疲勞。
 
然而,若想找尋書本,則需要特別到圖書館,而網路資料則近在手邊,網路的便利性與易達性較高,也很容易能找到其他衍伸的、相關的資訊,有時能夠刺激對於其他面向的思考。
 
所以,針對一個主題進行深入瞭解時,宜善用不同的工具。
 
4. 一邊和孩子從書本中認識元宵節的由來與意義,一邊思考如今的元宵節,保留了哪些傳統,這些傳統儀式到現代又歷經了什麼樣的變遷?有了什麼樣的新樣貌?有哪些卻可能有違現代的時代背景和精神。例如,傳統中的元宵,以現代健康的觀點來看,需有節制的食用;在古時候皇權時代因虔誠的宗教信仰或迷信而有的大型燈會活動,如今仍是全民參與的熱鬧喜慶活動,但從環保和資源利用的角度來看,這些大型燈會活動的產物,何去何從?對環境又造成什麼影響?而原本與元宵節無關的天燈,如今又具有什麼樣的象徵意義?燃放天燈又對環境將造成什麼影響?
 
有關燈會主燈、天燈對環境之影響,相關新聞
 
l   〈元宵燈會16年 僅留羊年主燈〉 ,2016-02-03,自由時報
 
 
 
l   〈2016台北燈會2/20-29 結束後將移師基隆〉,2015.12.29,國立教育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