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Line在一起」教案大綱 

一、 教案編寫人:賴慧玲

二、 教學時數: 40分鐘

三、 賴慧玲適用對象: 國小高年級以上

四、對應媒體素養指標:

 1-3-3認識傳播科技,並學習使用的禮儀與法律規範。

 3-4-3檢視媒體內容中置入性行銷的形式,進而判斷其影響。

五、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LINE為熱門的即時通訊軟體,每個人使用的動機與功能需求皆不同。然這個通訊工具改變了過往的溝通方式,甚至影響人際關係與媒體使用行為,任何媒體工具都無絕對的優劣,端看使用者如何使用,以及是否意識到該工具對自己的影響。因此本教案活動希望學生透過分析個人使用LINE的經驗,察覺這個工具對自身生活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思考在使用上須注意的事項。
 

六、主題:當我們Line在一起(PPT)

七、新聞來源及文本:


八、
教學建議:

◎課前準備

1.學生(使用中事先了解通訊軟體Line的所有功能,並分析自己的使用狀況,包括多少好友、群組有哪些、使用過哪些功能、常用Line做什麼事情、喜歡與不喜歡的內容各是什麼…等。(分析細項可自訂)

2.學生針對某一好友或群組進行對話分析,例如什麼狀況下會開始聊天、聊天內容、貼圖使用情形

◎課堂活動

1.教師調查學生使用通訊軟體Line的狀況與看法:

(1) 目前是否有使用,如果沒有的話,原因為何?

(2) 列舉Line的使用介面有哪些功能:聊天、加好友、建立群組、貼圖、免費通話、傳檔案、傳照片、付款、各種app、各種遊戲…。哪些是你常用的功能?

(3) 在哪些狀況下你會使用Line(動機)?像是聯絡事情、討論課業、抒發心情。

(4) Line有貼圖功能,有些貼圖免費,有些則需付費,為了下載免費貼圖,你留意到什麼狀況?像是加入好友、接受廣告通知;而你是否曾為了付費貼圖付出什麼行動?像是花錢購買、遊戲換取代幣。

 

2.請學生分享事前進行的對話分析,訊息聊天或群組對話皆可。

(1) 什麼狀況下會開始聊天:問問題、訊息公告、文章轉載、貼圖訊息

(2) 對話時話題是否有延續、有對象性,或是各講各的?

(3) 誰喜歡已讀不回?誰喜歡回應貼圖?誰多用嗯嗯回應?

(4) 你覺得對話時最合宜的行為是什麼?例如:有頭有尾的對話;對話時,你最不喜歡什麼?例如:一直貼轉載訊息。

(5) Line的提醒功能對你來說是提醒還是打擾?你如何處理?

(6) 你認為哪些事情可以透過LINE,哪些事情需當面講或打電話?為什麼?

 

3.以LINE為媒介的聊天方式改變了對話習慣,教師可引導學生集思廣益想想看哪些人際與對話習慣改變了。

 

4.在LINE裡你加過哪些官方帳號,這些帳號的異同點為何?他們的訊息內容與目的是否影響你。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訊息內容的廣告與置入行銷目的。

 

5.LINE流傳的假訊息與詐騙事件頻傳,想想看有哪些方法幫助自己不受其害?

 

6.最後,發揮創意,想想看你可以利用LINE為身邊的人或公共社群與議題做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