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合年級、科目:適合各年齡學生。
二、活動所需準備的材料:孩子經常看的故事書(或圖畫書、漫畫、小說)、圖畫紙、彩色筆、空白紙、筆。
三、活動簡介與目標:
本次主題:好人與壞人
孩子們經常閱讀的故事裡,難免有好與壞、正與邪的對立,而這些好或壞的角色,是否都有令人驚訝的一致性?我們是在無意間就給特定的人或物貼上了標籤?
本次活動,希望父母能和孩子一起看看這些故事裡的正反派角色,思考在閱讀的過程中、透過閱讀建立世界觀的過程中,對特定人或物的認知是否受到了文本的影響?
同時,藉由和孩子共讀的過程,也更加拉近親子間的距離、增進彼此的瞭解。
四、製作或活動步驟或重點:
1. 首先,先和孩子一起找出本活動進行共讀的讀物,只要故事中有好人與壞人、正派與反派對立的故事即可。唯獨需有多個故事,最好能有5至10個故事。即使是學齡前兒童熟悉的「小紅帽」和「七隻小羊」都是合適的討論目標。
若孩子年齡較長,可以選擇篇幅較長的故事,惟父母需提早進行閱讀,瞭解故事大要與主要人物。
2. 接著,和孩子一起逐一檢視每個故事中的正派與反派人物特徵,並把這些觀察到的特徵,寫在空白紙上:
(1) 是否傾向某一性別?(男或女)
(2) 是否傾向某種動物?(例如狼或狐狸)
(3) 外觀上是否有共通的特性?(例如瘦或胖;或衣著、配件上的共通特色)
(4) 是否傾向某種年齡?(例如老年或壯年)
(5) 是否還有其他共通的特色?
記錄的格式建議如下:
故事名稱
|
角色名稱
|
角色特徵
|
|
|
|
|
|
|
|
|
|
3. 接著,依據這些正派或反派角色的共同特徵,畫出一個正派和反派人物。
4. 和孩子一起檢視這些正派與反派角色的特徵,讓孩子知道,對於這些角色特徵所被賦予的正面或反面價值,有許多都是人為的(例如仙女/巫婆的特徵,或童話故事中特定動物的描述),然而當我們所接觸的文本呈現如此高度一致的描繪時,就容易形成我們認知世界的刻板印象(例如,對某些動物帶有偏向、恐懼等)。破除刻板印象,可以讓我們用更開放的心來認識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