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的美麗與哀愁」教案大綱
一、 教案編寫人:賴慧玲
二、 教學時數: 40-80分鐘
三、 適用對象: 國小高年級以上
四、對應媒體素養指標:
   3-1-2分享廣告對個人的影響。
    3-2-3指出廣告的意圖是銷售產品或觀念。
五、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雖然雙11已過,但不難發現每年隨著雙11購物節的到來,網路、手機、社群媒體,無不在提醒我們哪裡有優惠,怎麼買更優惠,買越多省越多乍看非常有理,不買實在可惜,然而過度受刺激消費的字眼影響,往往讓人過度消費,除了分不清需要與想要之外,也隱含各種問題,雖然學生尚無過多消費能力,但本活動希望學生透過實作,思考媒體透過什麼方式影響我們消費,反思這些消費的後果。
六、主題:11的美麗與哀愁(PPT)
八、教學建議:
◎課前準備
1. 請學生利用網路到各購物平台收集各種刺激買氣的方法、用語(用語需每個人一句)。
◎課堂活動
1.請學生分享對雙11的認識。
 
(1)雙11指的是11月11日,你知道這是什麼日子嗎?(內容可參考維基百科)
光棍節(11月11日),又稱單身節、雙十一節,是流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年輕人的娛樂性節日,以自己仍是單身一族為傲(「光棍」的意思便是「單身」)。它起源於網路文化和校園文化,此前也被稱為光光節。同時,這一天也是眾多為單身男女脫離光棍狀態而舉辦交友聚會活動的日子,因此又同時是脫光節(義為「脫離光棍單身的節日」)。與此同時,也是各大商家(特別是線上購物)以脫光為由打折促銷的時期。從2009年11月11日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購物網站淘寶及其子品牌天貓為首的商家將該日宣傳為「狂歡購物節」,隨後其他電商也紛紛加入,光棍節逐漸演變成網路購物節日。
 
 2012年11月11日網路購物全日銷售額超過美國網路星期一,成為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購物節日。
 
(2)你在哪些地方聽過或看過這個日子?
 
(3)你覺得雙11為什麼會變成購物節?商人怎麼想的?可請學生發揮創意想想看。也可參考新聞與網路文章。
 
 
(4)你自己或家人有特別選在雙11這天進行購物嗎?為什麼?
 
2.雙11起源於網路文化,購物節源自淘寶與天貓,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網路購物平台呢?請學生列舉。
 
3.分享自己或家人使用這些平台的購物經驗,如無購物經驗也可說說對這些平台的認識與看法。為什麼喜歡或不喜歡網路購物?
 
4.想一想自己與家人是否會特別選在雙11或其他節日購物,為什麼?分享事先蒐集的網路購物平台如何刺激買氣的方法與用語。重新思考自己在消費購物時是否會被這些方法與用語所影響。
 
5.一起集思廣益,想想看雙11購物潮可能造成什麼影響。學生分享完看法後,再一起閱讀相關新聞。
 
 
 
6.老師與學生一起重點整理上述新聞內容,結合與融入事先找到的刺激買氣用語,創作出新的句子,句子目的在說出刺激消費背後的真相。例如:每滿300就折 60,優惠無上限,第一小時內原價再打五折+買越多你砍的樹越多;你敢買,我敢賠+只是你賠更多….最後一起看看大家的創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