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新聞獎01
《衝進新聞第一線:帶著報導、活著出來》
購書:博客來網路書店、政大書城、三民書局、唐山、師大書苑等,或向各大書店訂書。
國際記者聯盟Peter Mclntyre/著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謝德謙/譯 石靜文、柯清隆、陳靜雲/譯校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蘇正平、公共電視總經理胡元輝、民生報社長項國寧、中天新聞主播方念華聯合推薦
中文版序 正視新聞工作者的安危/呂東熹(前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
《國際記者聯盟》 ( IFJ,總部設於布魯塞爾) 一向積極致力於維護新聞工作者的安 全與勞動權而努力,對身處於危險處境卻受到最少保護的衝突區在地新聞記者和自由記者,尤其關注。這本《衝進新聞第一線:帶著報導,活著出來》(A Survival Guide for Journalists),原是作者Peter McIntyre 應《國際記者聯盟》委託撰述,並於2003年3月正式發行。
如同《國際記者聯盟》秘書長Aidan White在序言「前往安全之路的重要步驟」一 文所言:「安全絕對不是只在子彈射擊時才開始的一個議題,而是一個關於創造新聞工作者對各方面危險認知的文化 ──無論在戰區,在街頭進行調查採訪,或是在做事件的報導。」
根據「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統計,過去十年期間(1994-2003),全球因公殉職的記者共有346人;由於採訪記者經常出入高風險場所,而在同業競爭下,往往疏忽安全防護,或因為缺乏風險及安全意識,暴露於危險環境中而不自知。
該委員會於
此外,世界報業協會發表2005年的報告也指出,過去半年以來,對新聞記者而言,菲律賓和伊拉克是最致命的兩個國家。報告指出,2004年11月到2005年5月,共有9名新聞記者在菲律賓遇害,另有10人在伊拉克境內喪生。報告指出,過去半年來,全球各地總共有38名新聞記者遭殺害。
總部設在巴黎的無疆界記者組織,也形容菲律賓是從事記者工作最危險的國家之一。2004年菲律賓共有13名記者遭到殺害。且自1986年以來,菲律賓境內遭殺害記者逾50人。
世界報業協會報告指出,「媒體在眾多國家境內遭到箝制,攻擊新聞記者事件司空見慣,有太多殺害記者的兇手依然逍遙法外。」世界報業協會並點名中國、尼泊爾、辛巴威、古巴、白俄羅斯、土庫曼和伊利垂亞,是鉗制新聞自由最嚴重的少數國家。
報告特別指出,中國境內有許多新聞記者和人權活躍人士遭判處重刑,這是中國政府嚴厲鎮壓網路異議人士行動的一部分。報告稱,「中國仍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聞記者監獄」。另一致力捍衛記者權益團體「保護新聞記者委員會」的紀錄顯示,遭中國當局關進監牢的記者總共有43人。
台灣在戒嚴期間,雖也經常發生記者失蹤或被捕情事,但自解除戒嚴及報禁開放後,類似事件已經較少,惟暴力脅迫或毆打事件仍經常發生,1995年7月底,聯合報台中市記者蔡政欣、台灣時報記者包克明兩位新聞同業遭不明歹徒伏擊受傷,則是最受矚目事件,當時在記協的高度關切下,先後在台北向警政署、在台中向省警務處抗議,並發起台灣新聞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全國性連署行動。
此外,
近幾年來,台灣記者因新聞採訪引起相關人員的不滿,也發生過幾起暴力攻擊事件,如下:
2004年4月10日,年代電視台導播張家榮及攝影記者黃星皓,在臺北市景福門旁的國民黨中央黨部前採訪「泛藍群眾抗爭事件」,被誤認為是民視電視台人員,而遭到有竊盜及搶奪案件前科的葉時超與數名真實姓名年籍不詳的成年群眾,分持木棍及旗杆毆打,致張家榮右肩脫臼、黃星皓頭部撕裂傷、雙耳後瘀血、右耳撕裂傷、上後背挫傷瘀血、右後背腰部挫傷瘀血、左肩前側挫傷瘀血、右手食指及中指挫傷瘀血等傷害。
近幾年來,因新聞競爭激烈,部分記者為了趕發新聞或搶第一現場照片,發生多起車禍喪生事件;而因缺乏在職訓練,或因配備及安全防護不足,也造成多起記者意外傷亡,如:
2005年5月20日,蘋果日報嘉義記者程振財,凌晨接到報社消息前往嘉義山區採訪新聞,不幸在嘉義縣仁義潭水庫附近 墜崖 身亡,遺有妻子及二名幼子(一個5歲、另一2歲)。
SARS期間,許多記者沒有任何防護被派往現場採訪,雖未傳出意外,但已嚴重影響記者身心安全;為了獨家消息,特別是風災或水災期間,媒體主管與老闆「急急如律令」地指派記者深入災區,在毫無安全訓練或防護下,經常讓記者深處險境。台視記者平宗正就是其中最為明顯的案例,平宗正案更是促成本書加快腳步問世的觸媒之一。
2004年5月下旬,台灣記協(記協為IFJ會員)組團至希臘參加在雅典舉行的IFJ2004年年會,記協代表團於年會會場購回這本書,由於國內學術與實務界,尚無類似「新聞工作者安全指南」的書籍或手冊,記協執監聯席會議於是決議中譯本書,並委由記協會員謝德謙負責翻譯工作。
本書翻譯期間,2004年10月,正值納坦颱風侵襲台灣,10月25日,部分新聞同業如同往常颱風天一樣,沒有穿戴著任何防護配備,冒著風雨、一股勁兒出門採訪「員山子分洪道」洩洪新聞;誰也沒有料到,在採訪回程途中,中國時報記者黃俊銘、聯合報記者楊惠琪、地方有線電視台「台北觀天下線電視台」文字記者楊淑玲及台視記者平宗正等四名線上記者,卻遭突如其來的洪水沖走,黃俊銘等三人倖免於難,台視駐基隆記者平宗正則因此殉職。
平宗正事件,不但加快記協翻譯本書的速度,勞委會也因此事件彙整各媒體公司提供的現行安全規範,於
本書的翻譯完成,除了要謝謝曾經為採訪新聞付出生命,或遭受身體傷害的同業外,也要感謝前述單位的協助,以及翻譯本書的謝德謙先生,還有為本書潤稿的記協顧問石靜文女士、記協友人柯清隆先生、以及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陳靜雲女士。
國際記者聯盟無條件同意提供出所有文字、圖片的華文版權,更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四海之內皆兄弟(姊妹)的全球記者工會大團結的精神。我們瞭解IFJ對全世界的記者都應該在更安全的環境中工作的期待,並很榮幸能參與促成這個宏願。記協希望藉由此可供全球四分之一人口閱讀的華文版的問世,能促成華文世界媒體同業,徹底檢討記者的採訪安全。同時更盼望媒體老闆能夠創造更優良的工作環境,包括平時的專業訓練及在職進修,合理的工作時數與待遇;編輯台更應揚棄盲目追求收視率或搶獨家的陋習,真實的面對新聞價值,善待第一線衝鋒陷陣的記者,建立危險新聞採訪的標準作業流程;同時也期勉同業與記者們,除了堅守媒體的崗位外,更別輕忽了自身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