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題目:國小資優班媒體素養批判思考課程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
作者:林作逸 (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生、台北縣中和國小及公共電視媒體教育種子教師)
資料來源: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2007)碩士論文,內文共131頁。

  論文作者作為一個線上教師,為因應媒體日漸多元、快速的發展,思考在國小的資優課程中,應該如何隨之發展並進一步開創新的教學資源,因此作者便利用影片做為媒體素養批判思考教學素材,以媒體素養的學理內涵,進行相關的課程的設計,設計內容共分為「電視」、「廣告」、「文化」三個主題,合計十二個單元的課程。

  論文題目中所謂的批判思考意指:「是指具有統整、歸納、思辨和分析能力,和對事實、現象進行廣泛蒐集資料,能執行思考結果,並進行檢驗和討論及反思等。」;而媒體素養,是指「解讀媒體訊息的能力」;媒體素養課程在此研究中則定位為:「以媒體特性為中心,發展出單獨安排時間統整社會、人文、情意等內容領域教學的課程。」

  研究透過實際的教學實驗,檢證在受過這樣的課程實驗後,資優學生在批判思考與媒體素養上產生什麼影響?

  在研究設計上,此研究首先針對「媒體素養批判思考與資優教育、教學設計」等議題,進行文獻蒐集和分析,以此進一步進行設計教學活動和實際教學,並且根據教學過程與結果分析。
   
  課程實驗與研究的對象,為北縣智慧國小五年級資優班學生20 位。研究期程,以每週一次,每次八十分鐘,為期十二週的教學期程。

  在研究資料蒐集方面,作者主要利用教學活動觀察、非正式會話訪談及文件資料蒐集等三方面,進行整體分析。
   
  另外,在正式課程實驗之前,作者先行針對參與研究學生原有的媒體素養調查,調查工具以參考自富邦文教基金會之媒體洗腦指數問卷,和媒體識讀教育基金會之收視行為記錄表等做為基礎,進行研究對象的媒體素養和媒體使用的分析。作者並根據這個前測結果,進行實驗課程的安排並制訂預期成效。研究結果作者提供五點發現:

  1.影片設計之批判思考教學有助資優生學習:透過影片的欣賞、情節的討論,能使教學更為生動,學生也能夠更投入學習情境中,因此更能掌握批判思考的特性,對於事物也有更清楚的理解及判斷陳述。

  2.媒體素養對資優生的學習有相當助益:學生具有判讀媒體訊息的素養,有助於學生能從媒體中獲得正確的社教功能,並且也會對媒體呈現的內容展現個人獨立的思考與批判能力。

  3.設計良好的媒體素養課程能提高學習者的批判思考能力:以媒體中生活資訊、流行文化、議題呈現,來做為教材並提出問題,能夠激發了學生學習與討論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

  4.學生對媒體素養批判思考教學肯定及投入:學生的學習回饋更為多元,在學習過程中展現對課程的熱衷,此外學生在學習行為中,表現出更多的內省、多面向的思考與推論,懂得從反向的解釋去尋求問題的可能,閱讀更多資料、觀察更多現象,以論證出最好的解決問題答案。

  5.學生批判思考技能的應用增加:透過媒體素養批判思考課程,學生因具備媒體素養能力,也進而提升批判思考的技巧。因此,在實際運用上也養成樂於批判的態度和習慣。(記者 張春炎整理)

論文網路連結: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detail_result.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