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購回民股 達成全公共化

巴正坤/華視勞工董事

一、平行獨立的董事會作為經營方向的區隔

  華視自95年4月公共化至今,仍定位不明。頻道精神往往在商業與公共間擺盪,對以商業模式經營之企業體,實為大傷。

  本會認為,政府在公共化政策上應以「華視商業、公視公共」區隔兩台走向,如此一來可避免頻道屬性重複而造成資源浪費,也可以不同經營模式擴大公共化大餅。

  為落實此一方向,首要是公、華視的董事會組成朝「平行獨立」的方向設計。董事會成員除依公共精神組成外,也應個別兼具不同經營模式之專才,才能避免公共與商業間的相互干擾。

二、勞工董事的延續,落實產業民主與專業治理

  決策機制開放員工參與,對企業穩定有相當之助益,國內國營事業與西方先進國家也均有此民主案例可循。

  民股收購後的華視,也應繼續維持此機制的存在,確保內部企業民主、決策公共性與對台灣觀眾實現公共化理想,應並行不悖、相輔相成。

三、附負擔的編列與執行以確保公共理念能無後顧之憂的執行

  公共化的種種營運限制(如兒童節目時段不得插播廣告)對華視的商業體質是一大衝擊。目前華視在無政府資源挹注下仍持續虧損,已造成公司舉債擴大的現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附負擔的挹注,華視只能壓低製作成本勉力維持基本播出,時間一久,收視群散逸,惡性循環下,虧損只會更加嚴重。

四、民股的加速購回,達成全公共化

  由於政府財政惡化,歷任政府一直迴避華視的民股購回的問題,然而華視股票現在已經停止流動,對於股東權益實為甚大的損害。且在此情形下,民股股東與公共化股份所追求的營運價值容易產生衝突,華視作為一個公共化電視台,政府實應落實當時的公共化政策目標,加速的購回民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