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治楚:公視董事會專任 工作人員專業

  第一,我贊成董事會成員包括董監事一定要專任,或半專任。以BBC來說,憑良心講,很多外國人到台灣看公共電視都說形式像,但實質走樣。BBC Trust,在2006完成立法,有效期只有十年,後十年因應趨勢變化應重新考慮。第二,Trust裡的委員任期是五年,可以連任一次,跟法律執行效期符合。第三,主席年薪新台幣710萬,副主席新台幣350萬,一般董事大概是205萬到108萬,月薪都有十幾萬,為何要專任,這裡講的非常清楚。董事長要工作三到四個完整工作天,副董事長要有兩天半,其他至少要兩天,我們現在董監事各有各的事,不可能把才華構想投入到公共電視,因此公視董事會一定要專任或半專任,至少要有兩天以上到四五天時間投注到公共電視。

  第二點,我在72年以不記名方式,在自由時報前身自由日報寫的社論表示過,第一,公視要表現公視精神,以公眾、社會與國家利益為服務的目標。第二,嚴守獨立公正原則,第三,經費要充足,第四,要符合便民的原則,第五,工作人員必須專業化,第六,節目要有重點且要掌握大眾。

  工作人員必須專業化,我們捫心自問媒體工作者真的專業嗎?我們的新聞工作者把新聞自由當作神聖不可侵犯,其實天下沒有不限制的自由,不可能自律,一定要有他律,因為自律效果不彰。我在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當評審時,主持人陳教授提到,三千多個美國記者認為新聞應該要報導重要的事情,要讓報導生動有趣,設備高畫質,但節目有嗎?大陸可以把在我們看來單調無聊的作品製作成生動豐富的電視戲劇,這點該讓我們警覺了。

  我個人簡單歸納,第一點就是董事會成員要專任或半專任。第二點節目一定要要生動有趣,要掌握觀眾。BBC為何成央A除了Trust執行委員會之外,還有觀眾代表大會,兩者密切接觸,吸取他們的意見,再轉達給經理人執行。

  個人覺得,在台灣社會裡,該將公視單純化,所以第三個意見就是不要搞集團,讓華視商業化,回歸民營。原民台、客家台、宏觀台,公共電視可以作,但作為一個製作單位,一個承包單位,要怎麼播讓那些該關心的人去關心。我在卓越新聞獎作電視組新聞節目的評審時發現,原住民新聞從頭到尾只有原住民新聞,新聞該有平衡原則,這是把自己山頭主義越搞越小,客家台是否有類似情況呢?所以應在公視節目裡選若干時段凸顯原民、客家文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