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廣播的困境與出路
高惠宇/中央廣播電台董事長
1. 台灣媒體從政黨控制解放後,一下子就跳到財團掌控環境中,壓縮了公共媒體發展的空間。
2. 為了生存,公營媒體經營者必須每天在「配合政令」、「爭取受眾」、「維持補助」、「發揮創意」一些互相排斥的理念間掙扎。
3. 為何符合公眾利益一定會 vs. 政府利益? 2003年英美聯軍入侵伊拉克期間,BBC與英國政府間的戰爭是一個典型讓媒體人難過的例子。
4. 政令宣導也可以做到市場化,端看媒體經營者和政府的心態。
5. 公營電台的管理困境(人事高齡化與用人低效率)。
6. 央廣在「全球化」趨勢下,角色可以調整。
7. 公共服務廣播的運用—印泰越新移民的廣播服務。
8. 台灣需要一個純外語資訊頻道—配合行政院「提供國際人士在台灣更便利環境」政策。
9. 網路廣播是另一選項。
10. 央廣目前是特別立法的「國家」廣播電台不純粹是為公眾利益服務的「公營」媒體 未來如能在慎選經營者並合理監督原則下,以「公辦民營」方式播音,將更省錢、更有效率、更多元、卻仍然可以為台灣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