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98年7月16日
主持人:陳世敏(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
與談人:王育敏(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秘書長)
王榮璋(殘障聯盟顧問)
何吉森(NCC傳播內容處處長)
吳忠泰(全國教師會理事長)
曾昭媛(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
謝國清(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
陳世敏(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
本場主題是以公民審議與監督媒體內容,簡單地說,過去媒體由政府來管,這違背了媒體的專業,因為媒體的重要職責之一是監督政府,怎麼又是政府來管的。新聞行業的專業理念,認為傳媒發展應該透過自律,自律不能達成才透過法律,法律不能達成才透過他律。以台灣社會這些年的改變,我個人的理解是,傳媒有關主管單位也深深感覺到傳媒自律的重要。
比方NCC在相關法規,包括正在草擬的衛星傳播管理法,也都再三強調自律,學術界當然更不用講了。可是這些年來,我們沒有看到自律產生積極的效果,長久以來媒體受到社會垢病的現象,仍然存在。我們甚至看見,因為傳媒產業往下走,不一定是這波經濟風暴,當中還有若干原因,使得傳媒迫於生計因素,向自律的相反方向來走,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引起社會很多討論。
比方政府的置入性行銷問題,可是現在新聞產業那麼不好,迫於生計暗中接受政府很多置入性行銷。明明知道傳播媒體對青少年影響非常大,像是「殺很大」的廣告,引起社會大眾關心,NCC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是是非非各有立場。我們要討論的是,站在各位的立場,整個傳媒產業的缺乏自律,很多內容受到家長與社會的批評,你們如何建議傳媒產業自律,在自律過程中,我們社會代表、學術界,應該給傳媒產業怎麼樣的協助與壓力?
這幾年因為傳媒往下降,我在傳媒產業已經四十年的觀察,覺得要求傳媒產業自律,已經是不可能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向各位報告,過去這些年來,傳媒產業其實陸續有一些自律、專業組織,像中華民國新聞評議會,專業組織像編輯協會等,現在都幾乎完全停止運作。所以在傳媒專業精神的倡導上,我們可以說這行已經失去一些明顯的標竿,自律存在於媒體老闆的良心。媒體關係這麼複雜,這麼重要的事,絕對不能出自於老闆個人的良心自律,必須要有某種機制達成,這就是我們將討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