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九八七年解嚴以來,台灣雖在報紙、有線電視等媒體解禁下,擁有比其他亞洲華人地區更寬鬆的媒體管制,主流媒體卻因政商聯手,對弱勢與邊緣聲音採取忽略或汙名的態度,並沒有發展出多元的媒體與社會樣貌。關注台灣另類∕獨立媒體發展的中正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管中祥,因此藉〈光影游擊最前線:台灣另類媒體2007-2008〉一文進行回顧與整理,研究顯示二零零八年台灣非主流媒體的發展,在網際網路的靈活與多樣運用下,成熟的影音技巧為台灣另類∕獨立媒體帶來新的能量,而關切的議題也從早期對單一國家權威與資本的挑戰,擴展到跨國串連與本地移民∕移工的關懷。

  管中祥回顧,相對於戒嚴時期國家及少數菁英集結成侍從結構,早期異議媒體的崛起與政治反對運動密切相關。解嚴後,以自由市場競爭為主的商業媒體受到新興的「黨」「國」政體更細膩的經濟控制。若干政黨都在媒體買過時段,播出競選廣告或置入性行銷、釋放對立性議題引起爭議,誘使商業媒體在利潤誘因下,放棄監督職能而擔任選舉公關。

  但因為台灣新聞媒體在藍綠的政治光譜中仍傾向「泛藍」,對泛綠的支持者而言,政黨輪替並未有效地改變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所殘留的政媒共存的關係。在民進黨意圖操控媒體的同時,民間的力量也透過網際網路對抗立場親中或偏藍的「統派媒體」。以「台灣主體意識」為訴求的另類媒體包括:翻譯國外媒體以不同角度報導相關國內事件的「與媒體對抗」(媒抗)、關助弱勢聲音與教育組織群眾的地下電台。也有關注文化評論、社區運動等而吸引八萬訂戶的《南方電子報》。

關注社會 小眾媒體爭取發聲

  關注社會運動的部分,在創辦人孫窮理的用心經營下,《苦勞網》透過小額捐款、政府文化部門補助與網頁製作營生,長年報導重大社會運動、進行社會動員。二零零七年獲頒卓越新聞獎的第二屆「社會公器獎」,同年該網站開始突顯主體的轉移,從管理者轉移到《苦勞網》記者與特約記者等「一群人」上。

  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刊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則以「環境專業」訴求報導國內外環境議題、作為環境資訊與環境運動的平台。此外,也不時舉辦營隊等相關活動培訓環境新聞志工。該組織運作有三成獨立經費、七成來自協助政府推廣相關議題的標案。二零零七年以抗暖化議題入圍卓越新聞獎的新聞評論獎,更獲「網際營活獎—優質網站首獎」、「華文部落格大獎訊息、觀點類別首獎」。

  管中祥說明,近年影音串流技術的發達,也為另類媒體開啟了另一個發聲的管道。二零零七年公共電視成立了台灣第一個以關注民眾生活的「公民新聞」為號召的《公廣集團公民新聞影音網》(PeoPo)。《PeoPo》歡迎並協助所有公民的參與、鼓勵使用者交流並分享、以行動推動社會的進步。透過簡單的影音技能培力,在地公民有更多的能力報導自身生活與社區的相關新聞。因此它不只提供blog影音服務,讓使用者可以迅速出版自己的文章與新聞,更提供一連串實體教育訓練,提供給NPO/NGO以及對新聞編採有興趣之社會大眾上課。

公眾參與 取代媒體替代觀看功能

  國家經費也是另類媒體試驗的重要資源,管中祥身為國科會數位典藏計劃《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主持人。他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及「紀錄片工會」等團體合作,以數位化的方式紀錄、典藏與傳佈當下公民行動,讓社會大眾了解公民行動的理念與價值,促成社會討論與未來了解台灣歷史、社會發展、社會運動的基礎。攝製影音也會上傳到《PeoPo》影音平台、《苦勞網》。更舉辦公民影音紀錄培力工作坊與媒體識讀課程、公民行動紀錄與傳佈國際研討會來推廣與交流資料庫經驗。

  在網際網路的媒體部分,晚近兩年樂生保生運動、表達支持綠黨、要求政府公開審核含三聚氰胺的中國毒奶粉等社會運動、部落客翻譯全球之聲(GVO)網站上各國英文公民報導的翻譯計劃,也可觀察到部落客與媒體行動者開始靈活串連。管中祥認為,台灣的部落客及獨立影像工作者較不具組織性,也無特定的內容生產關係,反而在公共議題的涉入上更顯得機動與靈活。

  除了網際網路的另類媒體行動,傳統的平面媒體的另類發聲,在這幾年也有新的發展。已發行《台灣立報》及《破報》的世新大學,在晚近兩年又出版台灣立報越南文版與泰文版的《四方報》,作為新移民∕工的異鄉友人與弱勢發聲、爭取新移民∕工應有權利的平台。

  在傳播科技與社會運動之間,管中祥認為是由於在地社會早已累積數十年的社會不滿能量,並且諸多組織多年的社運∕政治團體進行的社會紮根工作亦是相當深遠,方使另類媒體出現後,能立即擴大社會動能。然而要如何促成社會群體間、另類觀點和主流價值之間的對話,以及讓人民親臨現場,進行對話、展現力量,而非觀看似的替代實踐,將是社運參與者及科技樂觀主義者無法忽略的課題。(記者黃正玫摘錄)

原文出處:管中祥(2009)。〈光影游擊最前線:台灣另類媒體2007-2008〉,收錄於《新聞學研究》。99:201-220。網址:www.jour.nccu.edu.tw/mcr/0099_pdf/99-6.pdf

相關連結:

《南方電子報》

《環境資訊電子報》

《公廣集團公民新聞影音網》(PeoPo)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