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數的人都認同台灣的媒體非常蓬勃、有活力;同時,新聞報導極為熱鬧精彩。一有令人矚目的事件發生,各家新聞記者則不眠不休的加入搶新聞戰場。連續劇式的報導,使得受眾引頸期盼後續發展。更甚者,狗仔隊的跟監功力以及八卦聳動的描述,直讓公眾名人大呼吃不消,常有追、閃、躲的演出。無奈這樣的文化,已深植人心。連民眾時而也參一咖,加入爆料、偷拍、自拍的行列。
在過去,很難想像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因為多數的媒體記者或業者,仍持守著新聞倫理、社會責任的觀念。那麼,為何會演變成今天如此的面貌呢?而西方民主國家在變遷的社會中,新聞媒介的表現又如何?他們也有八卦新聞,但為何媒體業者似乎比較能守住道德底線呢?古有名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因此,唯有從歷史的角度以及過往的事件案例中,才能看出端倪。
『變遷社會中新聞媒介的表現與社會責任:以台灣的八卦化為案例研究』這部論文,就是以一個倒三角形的結構,來論述西方與台灣新聞媒介在歷史變遷中發展的異同,進而聚焦在台灣新聞的八卦化。其目的,除了瞭解台灣八卦化的原因之外,透過台灣與西方國家的對照,進一步發現台灣媒體可能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在此論文十章裏的前三章,乃檢視西方國家新聞媒介在政經制度演變中所受的影響與表現(註一);對於小報八卦和狗仔隊的歷史起源亦有詳盡說明。後六章的重點,乃闡述台灣媒介的發展與對國家社會、媒體從業人員及受眾的影響;特別針對近年來台灣新聞媒介的八卦化做更深入的探究。其中有三章是個案研究,包括璩美鳳光碟、SARS流行病和倪敏然自殺等事件。最後一章,除了探討台灣媒體改革的得失,並從與西方媒介發展的對照之下,針對缺失再思革新的可能性。
上述三個個案研究,可說是論文的重點之一。最主要的,是讓讀者(註二)瞭解台灣新聞的八卦化已到何種程度;閱聽眾對八卦新聞的反應為何;以及記者與媒體經營者對新聞倫理、社會責任之看法和兩者之間有何相互的影響。而挑選這三則事件為例之原因,乃在於它們是過去十年間被受矚目的新聞(註三),媒體八卦式的報導竟持續近一個月,對社會大眾有深遠影響。
而為了能儘量做到還原事實的真相,除了蒐集與事件相關的新聞報導、光碟和判決書外,也跟曾參與事件報導的媒體記者或主管做深入訪談。研究中,不僅顯示出有哪些因素會影響記者或主管的判斷與報導,同時,他們也針對現今八卦化的媒體環境,發出無奈的心聲及對倫理與社會責任之評論。另外,主流媒體(註四)的新聞記者與經營者、媒體研究學者和地方新聞局主管,也應邀受訪,談及台灣媒體現況之缺失和可能的因應之道。對媒體的改革,有的持悲觀想法,有的卻很樂觀。但無論如何,革新的腳步仍在進行著。
因此,這部論文可說是西方和台灣的新聞媒介演進之簡史。但從兩者不同文化背景中發展出的媒體生態,卻不盡相同。特別在民主制度下運作的媒體,似乎找到了以新聞自由為藉口而施行新聞八卦化的理由;這方面台灣媒體更甚之。雖然面對此難題,不少關心媒體的改革者提出許多建言,但不可否認的仍有不足和難解之處。故在結論中亦提及未來可進一步研究的幾個重點,如建立健全的公民社會、推動媒體識讀、公共電視能否成為一股對商業新聞台的反勢力等,以期許自己能向媒體改革之先進看齊,繼續為媒體的革新努力不懈。
(英國羅浮堡大學博士生)
附註:
1.作者以『新聞的四種理論』之前三種理論為文獻依據。因以民主國家為主軸,所以關於第四種蘇聯共產主義的理論不在其內。
2.因是作者在英國羅浮堡大學的博士論文,故讀者應多是英國學者,尤指不太認識台灣媒體環境者。
3.這部論文是從2006年正式開始書寫,而三個案例在之前已選定。
4.在此,指的是電視、報紙與雜誌,因為有時這三種媒介的新聞報導跟廣播比起來,較八卦化、常引起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