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3)公共電視與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共同舉辦「回首台灣報業」首映座談會,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主持,邀請到公共電視總經理胡元輝、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董事長陳世敏、記協創會會長何榮幸、會長呂東熹、公共電視董事長翁秀琪、時報育才公司董事長陳國祥、行政院客委主委會李永得、中央通訊社董事長蘇正平等人參與座談,共同「省思台灣報業發展的未來」。
「回首台灣報業」最早由前任董事長吳豐山先生建議籌備,鑑於近年來由媒體所引發的爭議特別頻繁,而報業作為國內媒體中歷史最悠久、影響力也最大的一環,在當下製作歷史回顧檢討,特別有意義。在長達一年的製作過程中,製作小組除了跑遍位於全省的各家報社,實際記錄報紙生產、運送和販售的過程之外,也遠赴香港、北京及美國,和一些資深報人進行當面訪談,可以說華人跟報人跑多遠、中文報紙的影響力就有多遠、「回首台灣報業」的觸角就有多長。從名重一時、桃李滿天下的學術菁英,到一言九鼎的業界大老、犀利敏銳的新生代報人,暢所欲言,讓整個節目精彩豐富,充滿感性和批判性。
此外,片中也借重動畫的影像包裝,一方面凸顯了報業既有的插畫傳統,也打破觀眾對於所謂紀錄片既有的觀念,流動的影像、明快的節奏、以及動畫裡飽含的寓意和批評,打破紀錄片沈悶枯燥的既定印象。導演王傳舷表示跟新聞有關的事件,在製作期間,也源源不斷發生,例如台灣日報的財務危機和勞資糾紛、中晚的結束營業等等,這說明歷史是活生生在進行,「回首台灣報業」也不只是一個「回首」。
第一集 政治陰影下的報業 :話說開天闢地,台灣在十九世紀有了報業,但是在日治時期它是童養媳、國府戒嚴時代又有家暴,一路鼻青臉腫、身不由己,讓我們辛酸地從頭說起。
第二集 眾聲喧譁 各擁其主:報業解禁後,呼吸到自由空氣的報業,打著監督的口號,成了惡婆婆?政黨惡鬥、 報業各擁其主,應該旁觀監督的人,演得比戲子還賣力,這一集將檢討新聞的失序。
第三集 經世濟國將本求利:說什麼文人辦報、正派辦報,報業難道可以不食人間煙火?經濟是一隻看不見的手,溫柔或粗暴地伸進報業每個角落,這一集將揭露報業最赤裸裸的本色。
第四集 扭曲社會的新聞:可以誇大報導殺人放火、不可以不反共愛國,漫長的戒嚴時代,培養出台灣報業獨特的社會新聞傳統。社會版是報業的搖錢樹,愈不景氣、愈不堪入目,本集將探討社會版成形的來時路。
第五集 群星在副刊閃耀:瓊瑤、古龍、高陽、三毛,數不清嚴肅的、通俗的作家在副刊上以繽紛的想像力連載、陪伴我們渡過那段漫長慘白的戒嚴時代,副刊是台灣報業最傲人的奇蹟,這一集將分析奇蹟的源起。
第六集 百花在影劇版開放:為什麼影劇版是報屁股的屁股?雖然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影劇版的存在卻也歷史悠久,隨著台灣娛樂工業不同領域的興衰,報上的花花草草也隨之榮枯,本集將追述影劇版的故事。
第七集 方圓之間無窮版面:一塊版面上放兩萬個字、跟只放八千個字有什麼不同?有人說戒嚴時代三大張報紙的限制,造成台灣近視人口的普及,版面除了影響健康、其實還提供美學、靈魂的營養,這一集給觀眾看科技和美學的發展。
第八集 順流逆流新聞人:警察怕記者、記者怕流氓?新聞工作是一個在享有特權與榮寵的同時,無時不刻天人交戰、動輒得咎的行業。這一集讓資深新聞人告訴觀眾,為什麼記者在外一條龍、回到報社卻成了一條蟲。
第九集 打開識野讀新聞:以前的報紙可以教育民眾,網路時代的村民,反過來用零成本的部落格教訓報業, 這是個什麼世界?反被動為主動,這一集將告訴觀眾為什麼匡正媒體亂象、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