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獎項變革上,平面媒體獎將納入雜誌類新聞作品。並將原來的即時新聞採訪獎,與專題報導獎兩者合一,濃縮為單一的新聞採訪獎。未來記者採訪新聞將要兼具即時與深度,才能一舉拿下新聞獎的桂冠。至於廣播與電視新聞主播,必須身兼採訪、編播才符合獲獎資格,希望改變主播只是讀稿機器的外界印象。

經過董事會的反覆辯論後,廣播類新聞節目主持人獎及電視類新聞主播獎,都將保留,不過董事會強烈要求,未來新聞主播(主持人)要參賽,必須提供其參與製作與採訪的新聞作品,也就是希望主播(主持人)不僅只是讀稿播報,更要編、播、採都得罩得住才行。

本屆卓新獎也將首次將雜誌類列入獎勵對象,將來會併入與報紙、通訊社改為平面媒體類,因此卓新獎今年的獎勵獎項將分別為:平面媒體新聞獎、平面媒體國際新聞獎、平面媒體新聞評論獎、平面媒體新聞攝影獎、廣播新聞獎、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獎、電視新聞獎、電視新聞主播獎與電視國際新聞獎,共九個獎項,獎金還是維持上一屆的25萬元。

另外,董事會也有意增設年度最有貢獻媒體獎,以獎勵對社會公益與善盡社會公器的媒體,不過因為在審核的標準還有疑義中,因此並未做成最後結論,將有待八月初獎勵辦法出爐時,才會做最後定案。

至於媒體從業人員的參賽管道,今年除了媒體推薦與個人自行報名外,新增了社會團體的推薦,有了第三管道,記者們參賽的作品可望更加多元。

為加強董事會陣容,董事們並決議增聘三位董事,分別為知名傳播學者陳世敏、司改會執行長林靜萍、財經學者柯承恩。加上現任董事楊敦和、蕭新煌、盧世祥、陳藹玲、吳清友、賴春田、皇甫河旺,共有董事十人,董事長為輔大前校長楊敦和。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秘書處在六月間改組,新任執行長邱家宜為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常務執委,曾任職於公共電視、新新聞週刊、自立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