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align=left]https://feja.org.tw/wp-content/uploads/60_L1010108.JPG[/img]李家同校長一開始便以在他新竹尖石鄉參加偏遠地區兒童課後輔導的故事反駁台灣社會很亂,經濟低迷的媒體圖像,認為社會上有很多好的事情是大家不願意去看,他感嘆的說最近的新聞看了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因為我們社會上唸過很多書的人最後都利用知識做不好的事情,對社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他說自己運氣好,不用管台北的事情,讓他對台灣仍保有信心。
他提到台灣媒體常常忽略事情的真相,政府和反對黨無法代表事件真相,連政府都被媒體嚇壞,無法專心做該做的事。且認為記者的好奇心不夠,應該持著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求知精神,來呈現事件多元樣貌。
除此之外,他以經濟學人報導俄國和喬治亞間的國際關係為例,強調媒體該有做研究的人,反觀台灣對於次級房貸風暴的原因以及影響報導非常膚淺,因此台灣媒體應該加強深度報導,若在記者的專業之外的議題,應該請教好的教授或專家。
對於醒報,他詼諧的說希望醒報自己要醒過來,並以美國報紙The Christian Monitor堅持不登八卦新聞,期許醒報能拒絕八卦風。
最後,李校長說從他自己的書也可以賣得掉可證『不媚俗也可以賺錢』,重點在於有沒有能力吸引人家注意,所謂的能力是新聞專業判斷,相信好的內容絕對會得到掌聲與支持。
新聞局長史亞平呼應李校長的看法,認為台灣媒體因競爭激烈所造成內容淺碟化、聳動標題以及不夠公正、客觀等問題,對社會有非常長期且深遠的影響,媒體應該負有社會責任,發揮教化人心的功能,提供多一點鼓舞性的新聞,呼籲大家藉由支持理想性的媒體,來維護社會良善的本質。
台灣醒報在15人的共同努力下,於試刊六個月後正式上線,希望未來能夠發行實體報,落實五媒合一的構想,提供必要且正確的新聞喚醒台灣社會(文/黃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