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參與第十屆卓新獎的電視媒體朋友們:

  首先,要感謝大家參與第十屆卓新獎的角逐。這個屬於台灣新聞媒體社群的獎,十年來,是因為大家的認同與參與,才得以逐漸成為新聞專業工作者成就的象徵。卓新獎董事會與全體工作同仁,始終秉持著守護台灣社會第四權、服務新聞專業社群的理念與熱忱,努力不輟。讓評獎的過程能夠更客觀、公正、透明公開,一直是我們所致力的方向。我們也很願意接受來自社會各界,尤其是媒體同業的批評與指教,作為我們不斷檢討改進的基礎。

  11/25(五)頒獎典禮當天,電視組評審們所提供的從缺理由(係由今年的典禮手冊p.66頁中,電視組評審召集人感言的倒數第二段所摘錄),並非對相對表現較佳的入圍作品的評述,而是針對目前電視新聞環境惡化,及部分參賽作品的缺失。經我們與評審老師們討論,評審老師們提出三點說明如下,請各位參酌。

                                                                                                                                                      卓新獎執行長
                                                                                                                                                          邱家宜敬上

2011/11/28

                          
卓越新聞獎電視類每日新聞節目獎從缺引起同業的討論,本屆電視新聞評審小組提出幾點說明:

  一、每日新聞傳遞即時且重大新聞資訊,是社會大眾賴以獲取消息的主要來源,品質的優劣關係著民眾知的權益,也影響著大眾如何看待社會現象。本次參賽此獎項之作品中有許多濫用獨家、標題出錯及不具公共價值的新聞,令評審對於電視新聞品質至感憂心。入圍的三件作品皆是在眾多缺失中「失分最少」者,亦是評審們經過熱烈討論後給予的肯定。然基於每日新聞對觀眾影響至鉅,自第八屆起評審均陸續對品質不佳提出呼籲,仍未見業界能提昇品質與改善缺失,本屆評審在慎重討論後,認為入圍作品雖然已優於其他作品,仍有相當的努力空間。基於「愛之深」之用心,決定「從缺」,希望提醒媒體工作者以追求社會責任提升品質為努力目標。 

 二、頒獎典禮上所宣讀的從缺理由,並非針對入圍作品而言,而是本屆評審對今年參賽作品的綜合意見,希望能藉此機會讓媒體同業廣為了解與惕勵。在此要特別說明的是:入圍即是評審們的肯定,希望入圍的媒體能在此基礎上再接再厲,未入圍的新聞團隊也能了解電視新聞品質對社會的影響性與重要性,善盡媒體責任。 

三、電視是團隊工作,每日新聞獎更是電視台所有新聞工作者努力的成果,此獎項應是最高榮譽,也應用較高的標準來檢驗。因此,評審在決定給獎時至為慎重。社會各界對電視新聞的期待甚高,商業競爭激烈、工作環境惡化,致使新聞製作常悖離專業亦是目前的現狀,期勉透過此次評審結果,使電視從業人員能在不斷自省中追求卓越,不負社會期盼。 
                            

 第十屆卓新獎電視類評審小組 敬上
                      (關尚仁、黃新生、王文靜、劉蕙苓、劉昌德)

201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