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辦、元大文教基金會獨家贊助的「好新聞,大家踹共」徵文活動結果已於本月8日公佈得獎名單。参賽者陳文偉以鑽石譬喻好新聞,他在文章中提到好新聞是「熱情與良知的熠熠光輝,照亮社會死角與人心黑暗」獲得評審團青睞,從近千件作品中突圍而出榮獲首獎;第二名的陳之馨目前仍在學,他認為好新聞是「永恆的勇氣與追尋」,頗受評審讚賞;第三名,同樣獲得過評審高票決議的李智揮雖不克出席,但由他所定義的好新聞是「溫暖自己,也溫暖別人」亦合情合情且符合多數人的期望。
 
  本次徵文活動除了獲得廣大參賽者迴響,相關訊息亦透過社群平台流傳,並在文化圈內引發波瀾。包括剛剛獲得金曲獎六項大獎的流行天團主唱阿信,也在Google+上留言,提出他心目中的好新聞定義是:「你應該知道,但有人不想讓你知道的事。」

 
  此次參與徵文活動者總計有977人,其中具學生身分者為591人,約占所有參賽者的六成(60.5%);非學生身分者為386人,約占參賽者的四成(39.5%)。
 
   針對所有參與者的徵文內容進行分析發現,在兩組不同指標的分類下,正確(48.6%)、客觀(30.1%)、公正(14.9%)、技巧卓越(12.6%)在新聞專業要素中成為突出的前四名,是參賽者心目中好新聞的最大要素。在對新聞期待的要素中,則由正面新聞(28.2%)、推動變革(25.3%)與追求公共利益(20.0%)拔得頭籌。其中,學生身份的參賽人最重視「推動變革」(24.7%),非學生身分參賽人最重視的則是「正面新聞」(38.3%),顯示出世代與社會背景的差異。
 
  許多媒體批評所指責的煽色腥與八卦化現象,在此次徵文中亦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計有15.1%的徵文參賽者直接提及了此一負面現象,並將之作為好新聞的對立面。去年一年來被各界高度關注的置入性行銷弊端,與輿論一向頗多抨擊的藍綠對立現象,被直接提到的雖然不多,但諸如「正確」、「客觀」、與「公正」這些指標,應該都已經將這兩部分包含其中。
  為從近千件參賽作品中選出佼佼者,本會邀聘了傳播學界、傳播業界及廣告業界代表擔任評審,包括卓新獎基金會董事長也是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的胡元輝、台大新研所教授張錦華、輔仁大學新傳系副教授陳順孝、資深新聞工作者黃哲斌及大好傳播負責人王念慈。由於優秀作品相當多,兩次評審會上,一度使評審們大傷腦筋,在你來我往的討論之下,終於以文字精練性、流暢度與合理性及新聞義理邏輯閳述等面向評選出前三名得主及十五位佳作。其中目前還是學生的林俊孝以為好新聞是「發揮媒體『公共財』之精神,帶動社會各界的省思與蛻變,落實社會公義精神」,不僅入圍佳作,同時也是網路人氣獎得主,學界與大眾對於好新聞的期許可見一斑。

 
  徵文活動也呼應微網誌潮流,希望參賽者能於140字內提出個人對好新聞的定義。佳作得主之一的羅伊伶則以「民眾有感,社會有益」提出八字箴言,讓評審眼睛一亮;参賽人的創意如同佳作獎的陳信宏、何哲欣分別以「正義之神賽美斯」、「四方聖獸」來形容好新聞,同樣使評審大呼有趣。
 
  「好新聞,大家踹共」徵文比賽落幕後,卓新獎已著手將參賽者、發起人,以及傳播學界、業界朋友對好新聞的定義結集成專書,希望將各界對於好新聞的殷切期盼分享社會,並傳達給新聞媒體經營者,與站在第一線的新聞從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