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盲」!科學家的責任?

  高速公路走山事件引起民眾對地質地形的關切,然而,貓纜塔柱到底是立在順向坡、斜交坡或「逆向坡」,官員、專家與民眾也有不同的說法!當現代生活中的各種判斷強烈仰賴不同的知識背景,從個人安全到公共政策問題──是否願意注射H1N1疫苗,要選購產自美國或紐西蘭的牛肉,或是否支持202兵工廠的開發──,我們能否依循理性作出決定?民眾有多少資訊可以了解?而在這些爭議中,持正反意見的兩方陣營均各有專家背書或批評,也令科學的客觀性遭受質疑。這些爭執究竟反映出整體社會的「理盲濫情」,或是科學界欠缺與外界對話的語言?科學家又該擔負怎樣的社會責任?

  紫藤文化協會與慶祝《科學月刊》四十週年活動籌備委員會合辦的第二場<科學到民間>論壇,將由對去年風災後提出「理盲濫情」之觀察的錢致榕教授,擔任引言人,就科普、家庭教育、通識教育與大學教育四個角度,試著檢討理盲的現象。另外,長期關切台灣社會的科學與人文學者周成功、劉源俊與傅大為,也將分別提出他們的觀察與回應。

歡迎關心此議題的朋友一起加入討論。

[科月40  紫藤論壇 二]

「理盲」!科學家的責任?

時間:2010.06.06(日)14:30-17:00

地點:紫藤廬(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主辦單位:慶祝《科學月刊》四十週年活動籌備委員會/紫藤文化協會

主持人:林孝信(《科學月刊》創辦人)
引言人:錢致榕(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與談人:劉源俊(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
    傅大為(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周成功(長庚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