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回到台北,我的阿根廷探戈之旅並沒有結束。街頭的小孩、五月廣場的母親、遊行抗議的人群、穿著反戰標誌的探戈舞者,時時縈繞心頭。這些印象遠超過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炭烤牛排和冰淇淋的美味記憶。

  回到台北之後,我重新翻儔u諾的漫畫「娃娃看天下」。瑪法達還是瑪法達,但是我的嬝空曋|跟大學時代當然不同了。我可以了解瑪法達的爸爸為什麼有失業壓力,瑪法達的媽媽為什麼抱怨物價。

  我也是在回到台北之後,帶著心中的困惑開始嬝牧琝坁韖N歷史、嬝牧琝奀握鉧v。我也開始接觸一些曾經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留下足跡的人物傳記和書寫,像是切•格瓦拉、艾薇塔、波赫士等。他們以不同的姿態和容顏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鮮活過。

  這些嬝疚L程充滿困惑和感嘆。包括對政治、對意識形態、對人生的困惑和感嘆。切•格瓦拉、艾薇塔、波赫士這些人在阿根廷人的心目中佔有一席之地,也在不同的程度上,被歌頌或被偶像化。但是在一些書寫記載中,他們受到各種看似矛盾的褒貶毀譽。我的困惑在於,當一個人物成為這些人的英雄,她/他也立刻成為那些人的惡棍。一個人在她/他一生中,如何決定要成為誰的英雄呢?

  我終於體會,歷史論斷本身便是一個非常可議的概念。(儘管大學時代,我的老師早就說過這概念。)

  切•格瓦拉、艾薇塔、波赫士這些人肯定不能坐在一個桌子吃飯。他們迴異的政治立場、意識形態、人生態度、與性格,會使他們把飯桌給掀了。他們肯定也無法相擁,舞一曲探戈。

  但是,如果播放一首探戈音樂,他們應該都能靜下來,體會探戈裡的孤獨與悲傷。他們的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或酗ㄛ萛e,他們對人生的選擇也不一樣,但是,他們都可以在探戈樂曲裡體會人生。

  切•格瓦拉的人生是一曲自戀而陽剛的探戈,在數次的激揚樂曲後,停在一個悲傷寂寥困惑的音符。艾薇塔的人生是一曲激情表演、與命運角力的探戈,樂曲在一個揚起的高潮中嘎然而止。而波赫士呢,則是一曲纖細深情的探戈,樂曲縈繞在幽暗的縫隙,不知消失在何處。

  我對阿根廷的好奇引出持續的相關嬝炕A但是我的阿根廷探戈之旅的書寫卻斷斷續續。每次寫「街頭的小孩」和「五月廣場的母親」,都會寫到流瓷A常常寫不下去。兩篇分別修改超過二十次,流畢蜈]差不多吧。這是斷斷續續的原因之一。嬝爬蒢邑臐B切•格瓦拉、波赫士的生平或書寫,也經常讓我喟嘆踱步。嬝炙L們的人生,想像她/他們走過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道巷弄的身影,感覺她/他們也有平凡如你我的一面,也驚嘆她/他們各自的堅定和努力。嬝版M書寫讓我的阿根廷探戈之旅不斷延續。當然,還有阿根廷探戈音樂、舞蹈、和電影,也成為我生活的一部份。周遭親友的生老病死,更讓我沈浸在阿根廷探戈音樂的懷抱。

  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回來後,好不容易整理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影像記錄,我有機會讓我媽媽看看。我把影像接到客廳電視的螢幕上,她坐在輪椅上看,我一邊說明。我要讓她看看阿根廷探戈和國際標準舞的探戈有什麼不一樣。老實說,我不知道她當時意識清楚的程度。但是,她的眼睛是盯著螢幕的。大約半年後她離開人間。我們把美麗的衣裙都燒給她。我也要把這裡的書寫送給她。(本文轉載自林靜伶著《愛上阿根廷探戈》。台北:女書文化,2008。頁 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