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09.9.9)本世紀首樁新流感(H1N1)在全世界開始肆虐,台灣亦無法置身事外,雖然目前新流感經證實感染之案例還不算多,因而導致死亡的只是極少數,但誰也不知道往後流行是否能控制住…。

  此次新流感的流行,使我突然憶起1981年~1982年間,小兒麻痺症之大流行,受害嬰童至少六百人,其中約有百名嬰童死亡,另有數百名嬰童,雖倖免死亡,但留下肢障的終身遺憾。每思及此,我總會自責當年沒有發揮全部力量,來「修理」那些主管公共衛生的各級機關單位和官僚們,以致原本可能不會波及600人之多的嬰童的小兒麻痺流行,卻是確確實實的在官僚半睡半醒的狀態下發生了。午夜夢迥,仍經常內疚…。我沒有盡全力來督促政府,也沒有發動「輿論戰」,我身為所謂「無冕王」,有不少失職之處啊。

  話說1981年~1982年之間,在台灣「消聲匿跡」至少有10多年之久的小兒麻痺症突然無聲無息的在全省流行起來。不來則已,一發則來勢洶洶,各地逐漸頻傳疫情。

  筆者當時從採訪省議會調跑省政府新聞,由於省衛生處位處中興新村「邊陲」地帶(在省訓團及人二處旁),若不是有事,通常省政記者很少到此「邊疆」地區採訪新聞的,以致省政府醫藥衛生新聞常出現「盲點」或漏網之處。

  當時筆者剛調省府採訪,發現省衛生處是個新聞「死角」,很少有同業會來,也許會有一些漏網新聞,可以撿到籃子當做菜,所以每週總會有一、二次到省衛生處走一走。由於醫藥衛生比一般政務專業,所以我也抱著邊跑邊學的態度,一兼二顧。

  有一天,我如常到衛生處繞一繞,耳聞最近有小兒麻痺症的小流行。我對「小兒麻痺症」一點概念也沒有,只是在中學時代,有看到一些同學不幸患了小兒麻痺症而以肢架支撐或以雙杖撐行,雖然很同情他們的遭遇,但從未有深入的認識。

  當時,聽到小兒麻痺症有小流行,引起我的「新聞鼻」的注意,於是向衛生處技術室的官員請教,才知道小兒麻痺症居然是會流行的。而且,雖然此病多好發於初生嬰兒至5歲兒童之間,但青少年甚至壯、老年人,也會患「小兒麻痺症」。最出名的是二戰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就是在任內患上小兒麻痺症的,(豈非要稱老人痲痺症?),但他善於巧妙掩飾,所以當時美國人知道總統被感染患了小兒麻痺症的人並不多。

  我從衛生處官員知道小兒痲痺症是種會流行的疫病,嚇了一大跳,因為我以前都以為此病是「天生自然」,意即生下來就如此,殊不知是後天患上的。於是,我就將小兒麻痺流行病,重現台灣的新聞,撰發了出去,也告知民眾,政府已緊急向國外採購一批口服的沙賓疫苗可供嬰童使用。

  小兒麻痺症之所以重來侵襲台灣,據衛生處官員推測,可能因近十多年未有小兒麻痺症的流行,使國人及衛生單位掉以輕心,少有人接種疫苗,也無抗體。於是身上有抗體的人少,等於「中間防火牆」也少了,遇有少數感染,就容易造成流行。

  正當我率先報導小兒麻痺流行症重返侵襲台灣,籲請民眾勿輕忽,而要儘早接種(口服)沙賓疫苗時,我突然想起我的大女兒ㄚㄚ,其時已二歲多,以及ㄚㄚ的弟弟也剛出生不久,寄託在鄉下老家由我祖母和母親照顧,兩個小孩子均未接種過沙賓疫苗,於是到診所詢問,經醫師告知,診所平常只備少量疫苗,報紙一登,疫苗馬上被搶光了。問衛生所,答案也是沒有,我感覺十分「不可思議」。

  隨著各縣市衛生局每天呈報省衛生處的疫情通報,全省各縣市加總起來,每天均有二位數嬰童,新感染小兒麻痺症的疑似或確認病例發生,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態勢。於是除了天天報導疫情程度時,同時也關心政府所說向國外緊急採購沙賓疫苗的進度,但老是等不到消息,而中央衛生署好像在睡覺一樣,從來沒有一條相關新聞帶來疫苗已到的「好音」出現。以現在新聞競爭火熱的情形,很難想像30年前,對小兒麻痺疫情流行,衛生主管機關和媒體的「痲痺」程度。相較於H1N1,報導程度不及百分之ㄧ。

  直到有一天,我以電話採訪省衛生處,該處主管的技術室主任告知,緊急採購的「沙賓疫苗」已到貨,而且已完成分配到各縣市政府衛生局,再轉發各地衛生所了。我得知此好消息,立刻報導,讓讀者週知

  我報導之外,並打電話回老家的衛生所,詢問上面將疫苗送到沒?答案是沒有。我十分納悶,因為省衛生處說疫苗已發下5、6天了,怎麼地方衛生所還沒收到疫苗?於是再以電話詢問縣市衛生局,得到的答案居然是「疫苗已收到了,因中間有假日,所以還在準備分發中」。問他們已收到幾天了,答案是4、5天。我一聽,差一點昏倒,防疫如救火,當時小兒麻痺症正由小流行轉大流行,地方基層有錢買不到疫苗,政府緊急採購的疫苗,逐層分發到縣市衛生局,再轉發給基層衛生所,不料疫苗居然躺在衛生局裡面「睡覺」,相關官員可惡至極。

  當我確知部分衛生局已因怠惰而「扣留」疫苗數天,尚未轉給基層衛生所分發給嬰童使用。不禁怒火中燒,去電省衛生處要求立刻查處,如果再一、二天,地方衛生所仍未有疫苗的話,衛生處應調查嚴懲失職人員。當然,我也寫成新聞報導,並以具名特稿怒批這些尸位素餐的衛生官僚們,要為遲延發疫苗之事負責!

  當時,我服務的中國時報,剛經世界著名的報份發行稽核組織ABC查核宣佈,中時報份實銷數突破一百萬份,不但是台灣第一大報,也是ABC組織1900個會員中,排行為第4名的報紙。其影響力之大,自不在話下。因此,拜報社龍頭地位之賜,我痛批顢頇衛生官員之報導及特稿,驚醒了很多只知看報紙喝茶的官爺們,速速地把沙賓疫苗趕發下去,而民眾也因而警覺到小兒麻痺流行病的可怕,紛紛到衛生所為嬰童取用疫苗,嬰童口服使用了沙賓疫苗,被感染的案例急遽下降,二、三個月後,小兒麻痺症的流行終於終止。直至今天,已有二十八年時間,未再見小兒麻痺流行病重現!

  事後,經非正式統計,該次小兒麻痺流行,大約奪走了近百名兒童的寶貴生命,其他尚有約500名嬰童因而成為肢障受害者。我雖以記者身份最早報導和報導最多,批判最嚴厲。但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動作不夠快,督促不夠深入,批判也不夠嚴厲,也許因而使部分本來可以不受害者,因政府遲延而受害,終生痛苦甚至喪失寶貴生命。「彼亦人子也」,本案並未給我帶來新聞競爭領先的喜悅,反而常有自責之心,請原諒我無心之過吧。同時,我也祈禱,小兒麻痺流行症,永遠不要再現,天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