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晨間節目相對晚間時段較難經營,因為許多人外出上班上學,也不是廣告商重點時段。不少電視同業想到健康促進相關題材,能做到同中求異,引起廣大共鳴者卻不多。但是荷蘭公共電視基於服務銀髮族,推出的益智綜藝節目卻在三年間爬上同時段最高收視成績,比起商業電視不遑多讓。

  該節目沒有穿著清涼、外貌迷人的美女帶領大家練體操,而是一位六十多歲的先生主持,每次有不同老人猜答案,製作成本很低,就這樣也能吸引很多觀眾?何以經營有成?筆者自2005年三度走訪製作單位了解製作始末。
    
一、節目發展始末與設計理念

  這個動腦節目名為Geheugen trainer(第一字發音類似「喝需很」,全名中文可譯「記憶力訓練」,請參閱網址http://www.omroepmax.nl/?waxtrapp=ibvetDsHnHUVGFsGdFdB)。該節目於周間每天上午九點四十分到十點播出,隔周上午六點四十重播。一年製作270集。該節目主持人是MAX電視台創辦人的Jan Slaghter。他表示,自2005年針對老人族群成立該台後,讓老人有更多表達參與,用遊戲方式帶給老人更多正向發展經驗,並盡量以最自在方式維持身體與心智健康,是該台節目製播主要理念。

  製作人Merik有二十年綜藝節目製作及廣告文案經驗,但並非醫療專家。他曾為老人電視台MAX發展過猜謎節目獲得好評,當MAX總經理有意發展心智延緩失能節目後,重新接任。

  希望能提供老人動腦機會,增加新知、回味過去,並在經驗記憶和注意力的樂趣中延緩失能。於是Merik開始自己翻書,對腦部老化以及心智維持等心理和神經醫學下工夫,再請教專家,發展出節目構型。節目長度只有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不致考驗觀眾耐心,而段落多、造成節奏較快。但不是講話、圖卡翻閱很快那樣的趕時間。Merik說,明白到底製作給誰看得很重要。

  Merik強調,醫院裡的記憶治療過程可能冗長,不能完全搬到電視節目,畢竟這是電視節目,要考慮吸引觀眾而不是治療功能。因此不能要觀眾像醫院治療時那樣,一步步的等結果。

  要找適合電視表現的遊戲,則是那種不必解釋太多觀眾就能看懂的類型。Merik表示:「我們節目不是為了治療觀眾,而是本於用進廢退概念,鼓勵自我挑戰。腦部越用越持久,即使失智也是。不要停止動腦,則失智或可延緩。但節目要吸引人才有訓練效果。最大賣點是我們承諾觀眾我們提供大家練習機會。」

二、節目內容與呈現型式

  節目形式為闖關遊戲,結構為六段落。為何六段落?Merik表示,這是依據動腦訓練原理、符合電視節目吸引人所需節奏與趣味多樣又不能太複雜,故經市調取其平衡點。關關都是依據專家與書而來。

  每集由一位主持人和一位來賓進行,來賓來源為觀眾報名經製作單位篩選。由於從電子郵件來報名的觀眾,有一半以上少於五十歲。因此原本設計給老人的節目,後來也開放中年以上來參加。節目進行時,由主持人引導來賓記憶、認知、邏輯推理、計算與表達。每關都有時間限制,通常是五十秒。為了讓觀眾也能在家一起參與,達到實質促進大眾智能維持的目的,在來賓限時回答的時間到達前,節目並不會以字幕公佈答案,節目設計上也不要來賓在計時結束前如一般益智節目搶答,藉此來鼓勵觀眾一起做。例如問「剛才圖像中的八種色彩忽然少了什麼?」、「請說出在小孩屋子裡的八種東西?」、「請說出八種蔬菜?」,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時間想一下。

第一關是「介紹型記憶」:

  主持人先向來賓展示介紹一些物件後,等到節目結束問來賓還記得多少。節目進行時,先讓來賓看幾種生活用品,如一罐奶粉、一包洗衣粉還有巧克力以及手機等等,希望來賓記住有哪些東西。這些用品的品牌不重要,這是為了避免廣告嫌疑又增加趣味性,製作人甚至將所有的名稱都改了。

  例如把牙膏品牌找拼字相似字而改成lie(說謊)for life,用到很多荷蘭文字與荷蘭文化的趣味,甚至把原來商品的人頭標記換成主持人增加幽默。

第二關是注意力測驗:

  讓來賓看街景或某種現象圖片,五十秒後問題。例如剛才看過的圖片中的賭盤地板上數字是什麼顏色?數字是多少?或者剛才照片中的水果有哪些等。

  能不能回答問題,和來賓過去對圖片內容有多少背景知識沒有關係,要測試的是他們當下的注意力,隨看隨答。製作人依據收集來的學理,認為這種操練對記憶能力保持有幫助。

  節目每次都有不同主題,或者展示有名的畫四種,給若干提示,如:某畫家是在哪裡長大的?某畫家畫過最美的一幅,是展放在紐約還是海牙?是否花很多錢買?等等,然後再展示畫作,問:「哪一幅是梵谷畫的?」要來賓要講正確答案。

第三關介紹腦部如何維持功能的研究新知:

  邀請兩位科學家輪流上節目,口述一段新的保護腦部能力的科學研究新知供大家參考。例如一位語言閱讀專家介紹學速讀與腦能力老化時增加生活品質的關係。

  這個單元必須要確認主題是夠好的。製作人自豪的說,本節目是荷蘭唯一每次節目都介紹科學新知段落的。

  Merik解釋,通常學者的習慣,往往要花很多時間解釋一件事,但這是電視節目,要求學者必須能精簡到五十秒介紹紮實的新知內容,以掌控節目節奏,甚至要求專家不斷練習以達到精簡流暢。

  為節省經費提高效率,通常依一次一天最多可錄十二單元,還把一年要多少內容計算出來,由兩專家輪流錄製。錄製地點選擇外景以增加吸引力,科學家的服裝可以平實輕鬆。Merik說,荷蘭的文化中,越高地位的人越在服裝平實而不需要用外表形象展現自己。

第四關為邏輯組合:

  組合型式很多樣。有計算與邏輯相關題目,每次可選擇不同遊戲,但目的概念一樣。例如秀出一張張美麗的圖卡,上面有一束束花或有生活中常見的物件,要測試幾件不同物價的物件價格相加是多少,或者一連串等差等比級數的下一個數字應該是多少。

  或者提示線索請來賓來猜字詞。如提示「夏天在zeeland」,要來賓講一首歌的名字,或提示這首歌是誰唱的,然後螢幕上逐步增加答案Saskia en serge的字母,如果來賓知道了,就立刻說停止增加字母。這不需要像前幾關的設計,等五十秒才說答案。

  還有一種是相關字測驗,例如提示一種馬鈴薯的名字,要來賓講出來或者講出另一種馬鈴薯名字,拼字的字母在畫面上越來越多,等來賓講答案。

  或者另一種遊戲是,要搶記螢幕呈現的所有字,拿掉一個字要你想:漏了什麼?

  這一關靠字幕上一直針對答案的字,不斷提示更多字母創造節奏,而不是只提供四個字母後就讓來賓困在那裡想。主持人也會隨機用各種方式來提醒,增加趣味與節奏。這也是為了讓不同教育與社經水平的人都可以參與,讓知道不多和反應不及的人還有時間隨字母增多而慢慢想。

第五關是合併注意力和短期記憶雙重挑戰的遊戲:

  製作單位善用資料庫影片,自1926到1986年都有,包括以前新發明、修路機、老歌、明星、團體活動、歷史鏡頭。來賓看過後,主持人提問剛才影片裡的細節,例如影片中的紅綠燈,亮的是什麼顏色?

  原則上,影片是隨機挑選。但為了讓來賓對看影片有成就感或樂趣,製作單位有時會先了解來賓生活背景而挑片。例如獲悉來賓是以前在巴西住過的建築師,便可從片庫找到巴西最有名的都市計畫重建影片來展示提問;又如來賓喜歡種花則挑與園藝有關的歷史資料片;是機械背景的,就挑一段早年荷蘭青年發明某種汽車的影片。看了以後問的問題可能是剛才影片中女人是在機車上還是汽車上,汽車開多快。

  為了讓螢幕前的觀眾與來賓都能確認內容,影片會播放兩次,答案公佈後還會再放一次。如果是給年輕人看的,不見得需要這樣,但這是給老人看的,希望這樣能激勵收視。

  有時節目還會邀請一些老人一起來討論影片中的趣事。例如有人會回想當年童子軍露營怎樣進行,當時的父母怎樣送他們去,營會中怎樣認識一位女孩等等。

第六關節目為回顧物件與收尾笑話:

  說出節目開始時看過的物件,看看記得多少。隨後安排一個笑話,還包裝號稱為「荷蘭最美好的功課」,希望觀眾能一晚都記住它,明天記得與朋友分享。笑話內容,例如有位名叫MAX(與電視台同名)的青年打算與一位小姐約會,結果別人第二天問他,他很失望。因為…他依約到這女孩家,結果女孩不在家。這個單元現在變成有些觀眾很在意的一部分,而製作單位放在最後,其壓箱意味頗濃,也是美好的結束。

  為鼓勵來賓,不論成績如何一定有獎品。第一關全部答對有動腦由戲迷你電腦一台,成績不理想也會得到節目與玩具廠商合作生產的紙盒版動腦遊戲。節目製作第一年由廠商贊助禮物,以後改由電視台自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