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公共服務

  公共電視基於社會教育與公共服務的核心理念之外,還能為社會做什麼?丹麥公共電視一年前開始與公立圖書館合作巡迴直播節目,這項創舉獲得好評,今年從六個圖書館已經擴展至全國更多的圖書館,同時為公共電視和圖書館創造新局,當然,受惠的是所有民眾尤其兒童。

  這個節目每週一到五在丹麥公共電視兒童新頻道(頻道稱為Ramasjang)播出半小時。其中週三是現場直播,由公共圖書館選一名優秀的館員與電視台為溝通橋樑聯繫企劃,每次有五百到一千位兒童參加。丹麥圖館的雄心可觀,打算以圖館結合網路和公共電視,創造新的有願景、有競爭力的丹麥兒童文化。讀者可由此網址欣賞節目。 (http://www.dr.dk/Ramasjang/ramasjang-live/Forside/forside.htm)。

  節目初期是由Aalborg地區公共圖書館開始發想,如何將圖書館搬上電視舞台?有六個公共圖書館為轉播地點,安排適合電視表現的活動主題為節目內容。可能是討論書籍、知識猜謎、圖書館外的休閒運動、文化交流、家庭作業、評論電玩等。由於迴響不錯而擴大合作範圍,現在丹麥所有公共圖書館都有機會上這個節目。

  節目原始起因於北歐強大的公共圖書館體系因應社會變遷下民眾使用資訊行為改變,圖書館思考作為公共資訊與教育平台,未來要如何配合社會需求提供創新服務,並將挪威、瑞典、芬蘭以及丹麥的策略匯集成Public Libraries 2.0一冊於2010年圖書館會議中討論。大項目包括數位服務、實體服務以及外展服務。

  在丹麥部份,後來在許多策略中有一項是與同樣以公共教育服務為使命的公共電視合作。節目經費來自丹麥國家圖書館發展委員會以及丹麥文化部。丹麥公共電視本身係由收稅支持,本身已是資源最大的電視台,但這個節目另案再由文化部支持,可見該國對此事的重視。

為兒童創造無限學習空間 

  據節目製作人Lotte Lykke對筆者表示,公共電視製播這種節目為公共圖書館帶來無限的空間,圖書館可運用這種機會介紹新書、介紹服務,讓兒童從資訊消費者變成資訊創造者。今年丹麥公共電視新購轉播車,讓不同地區兒童分享各地圖書館兒童活動。這輛巴士並非上面只有或都是一些轉播設備,還有兒童可以吃喝的空間,有點像一個吧台。主持人可以與兒童在此討論各種飲食問題,甚至巴士的電動門還可以貼上糖果讓兒童矇著眼鏡比賽吃糖果。

  節目結構常一開始先有遊戲,再接下來才是更多討論或主題討論交流。很多遊戲其實不止是遊戲,例如玩一種類似台灣龍球的遊戲,把龍球當棒球,主持人與兒童來賓互相切磋怎樣進行才是竅門。這不就是學習,如果再介紹一些可以進一步到圖書館查詢的資料,是不是對圖書館的資源更有感覺。  

  但也不必所有的活動一定要有非常嚴肅的教育目的,能豐富兒童生活而吸引兒童的,都可成為活動主題。有人說,產生學習只有在感到樂趣與專注的情形下比較有效,這個節目選擇主題也往這個方向走。又例如有的內容是到一個文化古蹟觀光區介紹歷史,這時圖書館的角色是支持節目需要的資訊和參與設計介紹流程,甚至有點像旅遊節目。

  還有些單元就是討論。其實未必靜下來討論就失去吸引力。要看主題和進行的方式。丹麥公視與圖書館也同時發動一項研究,在持續觀察這種節目對兒童與圖書館的關係有什麼發展,因為閱讀素養和資訊素養也受關切。

利用網路新媒體實現Web2.0

  配合這個節目的網路平台點進去,除播過的節目外,其他內容堪稱虛擬兒童大樂園。有各種有趣的電玩,有分享個人畫作,還有與節目結合的猜謎。兒童也可以將自己的動畫網頁上載分享。電玩有打蒼蠅、日本武士道等很多花樣,和純粹只是機械式的打飛機或者打打殺殺的遊戲差很多。結合自然、生活、環保、異文化,高山深海無遠弗屆的想像空間和探索,互動性和幽默感都很強,讓人看到原來電玩也可以是這樣。

  或許有台灣觀眾會質疑雖然預備這麼多資源,兒童是否只用到電玩部份,或者更鼓勵兒童沈溺電玩。主導計畫的負責人Lisbet Vestergaard表示,從兒童的觀點經營節目很重要。圖書館有電玩但也有更多的書籍。她認為這都是兒童資訊的一種,因為在真實世界中兒童生活有這些事物和樂趣,圖書館本於知識管道的原始定位,和幽默與互動的經營策略,應考慮回應社會的需求。要把求知變成好玩的事,而且是兒童覺得好玩。

  這個節目讓更多兒童,包括不同族群、不同地區、性別以及不同年齡和特點的兒童在自然的情境充分表達和充分參與,展現各式各樣的才藝創意,學習與人溝通、過濾資訊和合作能力。這些正是數位化、全球化時代的競爭條件。丹麥小學沒有考試,去補習更是少見,這種節目將各地兒童活動交流使兒童生活更豐富。顯示下午到傍晚時段除了播外國卡通和少數資訊節目以外,為兒童製作的節目還有很多可能。這種類型的兒童節目和兒童每日電視新聞可謂都是歐洲公視傍晚為兒童設計的代表性節目。 

看見社會公共節目的需求

  由此可見,一個社會如何看待和使用公共電視,讓公共電視發揮電視的功能,真的回歸傳播學者所言,聯絡社會各肇的娛樂教育和服務功能。增加公共電視資源和看見社會需要發展創新節目一樣重要。如果有特別需求,政府還會特別支持。這樣的節目大概也很難招致曲高合寡之類的爭議。

  曾有一段時間,包括荷蘭芬蘭丹麥等公視體系先進的國家發現,一再流失年輕觀眾,後來增加轉播運動試圖維持公共服務有一定廣度的族群。丹麥這個圖書館節目從經營年輕觀眾的角度來看也很有啟發。雖然兒童越來越多時間上網而不是看電視,但電視依然可以發揮新的功能嘉惠兒童,也「養起」更多年輕族群。而同樣是擁有SNG車等新科技設備,除了轉播抗議和政治人物講話以及意外事故以外,傳輸科技還有更多用途。簡言之,就是與時俱進的讓公共電視真的很公共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