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我不太看,因為開口閉口「獨家」。有時看在「獨家」的噱頭上,不轉台看他說些什麼,每次看完都覺得被騙,這是哪門子「獨家」!剛才,一家有線媒體播基隆中元祭放水燈活動,主播大言不慚「獨家報導」,我好奇這一人山人海的活動竟能有獨家素材,結果當然是胡扯。
「獨家」氾濫,絕不代表新聞從業員不瞭解獨家意謂為何,而是讀者或閱聽大眾可能不瞭解;當然另個層面,是有些媒體主管在收視率壓迫下,以「獨家」的噱頭來欺騙閱聽大眾,偶而用用是有效果,但就像毒品,一旦上了癮,就無時無刻不誆稱「獨家」,頻率多到即使自覺無恥,也難以自拔。
要端正這個現象,很難寄望已經「獨家」上癮的電子媒體新聞主管覺醒,個人以為只有閱聽大眾瞭解何謂獨家,給真正的獨家掌聲,同時唾棄那些打著「獨家」噱頭欺騙觀眾的媒體。
獨家當然可貴,不管是內容或是畫面、文字或照片,都是新聞工作者花費很多心力的成果;或者長時間的人脈經營,擴大知識面,訊息的接收界面較一般記者寬闊且敏銳;決不是掛在嘴巴上或打在螢幕上「獨家、獨家…」的亂唬爛。一般閱聽大眾或許說不出具體的獨家定義,但對獨家新聞都是有感覺的,認為是好新聞。簡單講,獨家新聞是由閱聽大眾認定。
獨家新聞當然有其要件,在此簡略作個整理。第一類是比競爭同業有更多付出的成果,民國四十年代初期玉山頂第一次婚禮是個例子,競爭兩造是聯合報及中國時報前身徵信新聞,玉山頂第一場婚禮新聞之前已發過,因此當天的競爭是哪個報紙可以登出玉山頂上新人互許終身的鏡頭。
聯合報特別挑了位腳程很快、登山經驗豐富的同仁擔任攝影任務,時報派老社會出任務,文字兼攝影。頭一晚,兩報都進駐東埔,第二天一早聯合報同仁急急攻上山頂,上午十點拍了婚禮照片後激烈競爭開始。
聯合報記者急急往山下衝,下到東埔後,沿沙里仙溪河谷、沙里仙林道一路狂奔六小時到南投水里後,坐上預先安排的吉普車,猛踩油門往草屯衝,在草屯聯合報據點先處理文字稿,同一時間沖洗照片,之後傳文字稿到台北,攝影記者帶著照片包計程車往台北總社直奔。凌晨一點照片排上鉛版,開機印刷。第二天的聯合報,圖文並茂,徵信新聞有文無圖,聯合報打了大勝仗。
第二類獨家是極具影響力,同業再不情願也得一路跟,我的「火蟻入侵臺灣」新聞是代表例。2005年4月8日聯合報一版頭「火蟻入侵臺灣」的獨家真是又紅又火,其對臺灣影響之大,國家立刻設立防治辦公室,各機關、學校全力展開防治宣導,網路上「火蟻」詞條搜尋多到無法估算,各媒體現場、專題至少跟足兩年,掀起近年最大一波外來種防治熱潮。
第三類獨家是揭密、解迷,這類新聞主要是人物。例如豬哥亮躲債人間蒸發了十六年,他到底躲到哪裡去了?蘋果日報在高雄找到豬哥亮,一個人落寞地吃黑輪,這個漂亮獨家,延伸到豬哥亮復出秀,到綜藝天王重新洗牌。兩年前周錫瑋會不會角逐國民黨新北市的提名,各界都非常關切,但他一直沒有明確意向表示,聯合報在他宣布的前一天報導他不選了,也是漂亮獨家。
以上只是粗糙的獨家分類,至於有限媒體動輒掛在嘴上的「獨家」,其實有個同義詞是「漏新聞」,別的媒體前一天已刊出,慢了一天還毫不羞慚的照念、照播,當然「獨家」,因為大家先前已處理了,慢一天確實是「獨家」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