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以來,華府的新聞博物館(NEWSEUM)一直以各項展示表達對傳統新聞媒體的尊崇,但從今年 8月以後,新聞博物館將以更多展示空間向前往參觀的遊客展示快速發展的數位媒體,以顯示它對人類社會結構急速增長的重要性。

(NEWSEUM開張照片,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Newseum) 

  這個新聞博物館位於華府哥倫比亞特區賓夕凡尼亞大道與第六街的路口,占地25萬平方尺,其中有數個展示廳或展示廊,包括普立茲獎新聞圖片展示館、過去五百年來各大報的首頁、12 呎高的柏林圍牆展示館、 NBC 新聞室,以及一個電影放映室,以一部電影來闡述三位記者的採訪生涯與他們對人類歷史的影響。

(NEWSEUM建築照片,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Newseum

 
  自由論壇 (Freedom Forum)這次是藉惠普電腦公司 (Hewlett Packard) 捐贈的 500萬元在新聞博物館內構建這個新媒體展示館(HP New Media Gallery),其中包括若干觸控式的屏幕,可讓前往參觀的人親身體會新聞編輯的經驗。

  新聞博物館主管電視與廣播的資深副館長史帕樓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broadcasting Paul Sparrow)說,該館創建以來,一直低估了媒體世界的變遷,如今看到了數位傳播技術的快速演變,深切體認到該把它展示在人們面前。事實上,當自由論壇新任董事長兼執行長達福(president and CEO James Duff) 於今年5月獲得任命後就曾表示,自由論壇與新媒體的結合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這個數位媒體展示館將有兩個由許多液晶展示屏幕組成的可觸控電視牆,象徵新媒體的里程碑;電視牆上顯示的是曾最早”浮現”在”推特” (surfaced on Twitter)的新聞照片,包括一架美航班機 (US Airway plane) 被迫降落在哈德遜河 (Hudson River) 面上,以及今年初埃及革命 (Egyptian revolution) 爆發時, 數位媒體所扮演的角色。

  展示館的另一個角落將讓前往參觀的人自行編輯由網路訂閱通道(RSS feeds)輸入的新聞,由他們決定那些是當天最重要的新聞。史帕樓指出,這將使他們能有機會親眼目睹新聞是如何傳布到全世界,也能曉得不同新聞編輯的編輯風格。

  他強調, 這樣的安排是為了讓閱聽大眾明白,傳統新聞媒體所採行的方法已改變了,閱聽大眾才是真正的新聞編輯。

  自由論壇最初是於 1935 年由創辦甘奈特基金會 (Gannett Foundation) 的報業發行人甘奈特(Frank Gannett)捐資成立,到了 1991年才由《今日美國報》 (USA Today) 發行人紐哈茲(Al Neuharth) 接手;自由論壇是一個不屬於任何黨派的基金會,以維護人類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為主旨,除了新聞博物館,它在凡德貝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還有一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心〉(First Amendment Center)和另外一個多元化研究所 Diversity Institute)。

  這個論壇每年都頒發紐哈茲獎 (Neuharth Award)給新聞界表現傑出的從業人員,從最早的華德克朗凱(Walter Cronkite)、卡爾羅恩(Carl Rowan)、海倫湯瑪絲(Helen Thomas)、湯姆布洛考(Tom Brokaw)、賴瑞金(Larry King)等老記者或新聞主播,到年輕一代的庫利(Tom Curley)、古蕾克(Katie Couric)等,都曾獲獎。

  新聞博物館的成人入場費是 21.95元,全年會員費為 75元,全年會員可無限次入內參觀。一般人曾說,這樣的入場費太貴了,但達福表示,迄今他沒有接獲任何抱怨或投訴;為了讓民眾帶孩子來參觀,該館於今年7月 1日至 9月5日這段期間,還免掉了兒童入場費12.9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