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導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迄今仍為主流媒體注重的新聞報導方式,但財務壓力卻使得眾多新聞機構不得不大幅削減調查報導預算,失掉了媒體支持的記者更是難以從事這樣的新聞報導。

  如今這個問題已獲得了解答;新聞調查報導基金會 (Fund for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理事長休士頓 (Brant Houston) 表示,只要記者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追尋有價值、卻難以獲得真相的新聞,調查報導基金會就是他們的「自動提款機」。

  同時擔任伊利諾大學 John S. and James L. Knight Foundation 講座教授的休士頓說,調查報導基金會的捐款來自一些基金會,包括 Green Park Foundation、Gannett Foundation、Park Foundation 和 Ethics and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Foundation,以及私人捐贈者,充裕的捐款使這個基金會能源源不絕地對調查報導這項重要的工作提供財力支援,幫助許多獨立記者或非營利的新聞機構完成許多重要的調查報導。

  今年截至目前為止,調查報導基金會已撥付了 11 萬8000美元,支持 32項調查報導計畫;該基金會的理事都是義工,他們審核通過補助的計畫,最高贈款額可達一萬美元。

  調查報導基金會自 1969 年開始推動這項支持獨立記者從事調查報導的計畫,到目前已提供了 150 萬美元贈款。不論任何年紀、資歷的新聞從業人員,甚至是曾在新聞機構工作過的自由投稿記者 (freelancers),只要能提出有價值的採訪計畫,連同自己的新聞理念、履歷和調查報導計畫預算,經過調查報導基金會理事會的嚴密審查、討論與表決後,如果決議通過,申請人馬上可以先拿到一部分補助款,以後再視工作進展與結果,繼續發給補助款。

  最早獲得調查報導基金會支助從事調查報導的是一名叫赫許 (Seymour Hersh) 的年輕記者, 他憑著調查報導基金會支助的250 美元完成了一項調查報導計畫,揭發了由美軍主導在一個叫My Lai 的越南村落發生的屠殺村民事件。

  2009 年,《丹佛落磯山新聞》(Rocky Mountain News in Denver) 獲知當地的聯邦緝查人員突擊檢查了丹佛一家電子用品回收公司,發現這家公司將回收場整理出來的危險性電子廢棄物運銷海外、賣給不合法的商人,沒有價值的廢品則逕行傾倒在當地垃圾場;《丹佛落磯山新聞》女記者傅蘭克 (Laura Frank)那時並不負責採訪這則新聞,她是從當地環保局的新聞稿中得知這件事,曉得那是一則值得深入追查的重要新聞。

  就在那年2月間,這家報紙難以為繼而關了門,這則新聞當然也隨之無疾而終,但離開了報社的傅蘭克創辦了一個非營利的調查報導新聞社 (I-News, a nonprofit investigative newswire) ,大約經過了一年的慘澹經營, I-News 站穩了腳步,重新開始調查那椿電子廢棄物事件,結果發現那有問題的行逕依然故我,有危險的電子廢棄物仍被輸出或不安全地使用,非法的採礦作業仍在柯羅拉多山區進行。於是, I-News 向調查報導基金會提出了申請。

  調查報導基金會一般只補助個別記者,可是傅蘭克以非營利新聞機構名義申請補助,調查報導基金會認為值得贊助,就撥了 4千845美元給  I-News的調查小組,六個月後,由於 I-News 揭發了柯羅拉多州 猖獗的電子廢物問題,調查報導基金會再撥給傅蘭克 4千 910美元,繼續追蹤調查。

  貝瑞 (Jason Berry)是一位有38年資歷的記者,也是「天主教調查報導」的作者和製片人。他說,如果沒有調查報導基金會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完成他想追查的事實真相。

  1974 年,他當時擔任民權人士艾佛斯 (Charles Evers)競選密西西比州長辦公室的新聞祕書,因對當地國稅局 (IRS)指控艾佛斯逃漏稅一事覺得好奇,仔細追查後發現,被控逃稅的還包含了密西西比州的其他 26位民權人士,於是向調查報導基金會申請了三百美元進行採訪,結果證實當地國稅局把那些南方民權人士都當作了目標,把他們視為罪犯,對他們作嚴格稽查,其他相關單位對貝瑞的調查報導深感興趣,也撥款支持他作進一步調查,結果發現不只密西西比州,還有別州也幹這種侵犯人權的勾當。

  曾在CNN、 ABC和其他地方電視新聞台擔任調查採訪記者達 20年的 費士坦 (Mark Feldstein)於1979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回到故鄉亞歷桑那州找工作,他聽說,當地一家電力公司監聽與跟蹤反核人士,偷拍他們的照片,並把他們的個人資料洩露給有關單位,費士坦想報導這則新聞,可是沒有錢,於是向調查報導基金會申請了一筆錢,著手調查這件事。

  他說,錢不算多,但對一名剛畢業的窮記者而言,如果沒有那筆錢,就做不成任何事情。他後來又向調查報導基金會申請了另外一筆經費,完成了”毒害新聞界: 尼克森、安德森,以及華府的醜聞文化” (Poisoning the Press: Richard Nixon, Jack Anderson, and the Rise of Washington Scandal Culture)這本書。

  他於2002年獲得南卡洛萊納大學新聞學博士,成為一位名電視記者,目前他是馬利蘭大學菲力普莫瑞學院廣播系伊頓講座教授;因為調查報導基金會成就了他的事業,他決心湧泉回報,每年都捐款給調查報導基金會,讓它能幫助更多勇敢、有志的獨立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