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天災仍然頻仍,但是根據〈每日氣象〉(Daily Climate)這個專門追蹤媒體氣象報導的網頁,全球英語系媒體有關氣象變遷的報導減少了,難道這表示人們不再重視氣變遷新聞了嗎?
〈每日氣象〉的統計顯示,全世界2011年所有英語系報章雜誌有關大氣變遷的報導、社論、論壇專論和部落格貼文比 2010年減少了20%,比 2009年的巔峰時期更減少了42%。
這種跡象難以解釋的原因是去年全球各地天災仍不斷發生,美國亞歷桑納州野火燎原、德州乾旱、非洲饑荒,以及澳洲通過課徵排碳稅、美國總統大選、國會追問 Solyndra 這家世上最大太陽能公司失敗的原因等事件,原本應該或多或少占有主流媒體的一些版面,而事實卻不是如此。
長久以來一直很重視氣象報導的〈路透社〉在2011年仍保持氣象報導最多的地位,即使每天仍維持三則相關新聞,還是比 2010年減少了27%,《紐約時報》排行第二,減少了15%,第三名是《衛報》(Guardian) 減少了21%,〈美聯社〉第四名,減少了17%,第五名的〈環境與能源新聞〉( E&E News) 減少了29%。
根據〈每日氣象〉,去年,全世界的媒體有 7140名記者和評論撰述人員,發表了1萬9千則有關氣象變遷的新聞,相較於 2009年的1萬1千1百人發的3萬 2千4百則新聞,明顯降低很多;相同的資料顯示,全美各報2009年共發表了 1229 篇有關氣象變遷的社論和專文,但到了去年,只有580篇,反映出各報對這種新聞的冷漠。
全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和美國廣播公司 2007年播出了總共 386分鐘的 147則氣象報導,到了2010年減少為以 90.5分鐘播出 32則相關新聞,2011年時更降為以 32.5分鐘播出 14則氣象新聞。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前《洛杉磯時報》著名的環保記者羅斯福 (Margot Roosevelt)去年7月還在北極做一項有關極地氣候變化的新聞之時,竟收到了解聘通知;以多倫多為根據地,替IPS (Inter Press Service News Agency)及其他媒體撰寫氣象報導的李海 (Stephen Leahy)寫信給〈每日氣象〉指出,他在 Cancun 採訪 2010年 墨西哥氣象高峰會議及於 2011年在 Durban 採訪南非氣象高峰會議時覺得,作為一名北美的環保記者非常寂寞,非常不受媒體重視。
〈每日氣象〉編輯費雪(Douglas Fischer)無法確切說明氣象變遷報導大幅減少的原因,他只能說,這一類的新聞通常取決於社會重要人士的言行;美國前副總統高爾 (Al Gore) 2007 年在好萊塢協助下,喚醒了人們對地球暖化問題的重視,〈國際氣候變遷警監組織〉(Intergovernment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繼續燒熱這個議題,加上各國領袖於2009齊聚丹麥,出席哥本哈根會談 (Copenhagen talks),使得地球氣候變遷這個議題受到媒體的關注和報導。
可是到了2010 年和2011年,這樣高層參與的活動已不復再見,社會精英、學者專家、文化界人士,乃至好萊塢都不再關注這件事,經濟事務超越一切,全球在經濟衰退威脅下,幾乎喘不過氣來,無暇再顧及氣候變化。
從 2000年起,《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這五大報的氣象報導都呈現減少的趨勢,報導氣象最有名的五位記者,《衛報》的哈維(Fiona Harvey)、《紐約時報》的雷夫京(Andrew Revkin)與瓦德 (Matthew Wald)、《英國廣播公司》的布萊克(Richard Black)和《政治新聞》(Politico)的山繆桑( Darren Samuelsohn),他們一年平均至少有30篇有關氣象的報導,也從 2009 年起一路下降。
差堪告慰的是印度、中國大陸、巴西、墨西哥和非洲若干國家的氣象報導卻日有增加,同時,在2011年一年之內,上〈每日氣象〉查閱的讀者幾乎倍增,查閱的資料高達四百萬頁以上。
與前年相較,《雪梨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 和澳洲廣播公司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去年播出有關氣象變遷的新聞依序增加了 21% 和 60%,這或許表示有些人依舊很重視氣象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