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無線數位電視即將開播、頻道增多,但卻沒有新的頻道加入就以原有頻道草草播出,真是毫無新意。
距離無線數位電視開播只剩一、兩個月的的時間了,對新頻道的設立,該由政府提出的申請方案及資格、標準、手續都還沒定案。屆時只有原無線台及其草率包裝的副台、新瓶裝舊酒匆匆上馬,十數年來電視界所期盼的數位大事如此輕視對待。雖然政府也一再強調的數位匯流,主管單位NCC等官署卻沒能有一套完整的計劃,也沒配合應有的時程以及擬訂辦法容納新電台,這種沒有新意的播出、所為何來,NCC及昔日的新聞局,恐怕是失職、難辭其咎。
數位化應強化宣傳
四月初、部份立法委員指責NCC及新聞局,對於即將啟播的無線數位電視沒有作好事前的宣傳工作,加上對低收入戶的收視器材補助的配套規劃,不論民間及地方政府也不甚暸解數位化政策,這些問題檢討下來,不僅是行政院的問題,也跟立法院諸多委員對電視業務的不瞭解、沒有作好監督的工作有關。
其實無線電視的數位化不僅是一種科技的進步,也有改進收視畫質、增加頻道及播出內容等好處。但最重要的是,在有線電視及MOD等收費系統之外,另有一個較完整的免費電視家族,是在油、電、水及生活必須都在漲價、民間普遍不滿時,對民眾利多的德政,卻不見政府大肆宣傳。想想如果每月能省下近六百元的有線電視費,那麼,增加一些油、電、水費,也許會是大眾勉強可接受的安排。
想想當年 看看今日
今年七月,我國的無線數位電視將正式展開服務,對電視工程人員來說,只不過是換裝設備並將原先的類比訊號改用數位訊號播出而已。但對有志從事電視產業的人來說,則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想當年,能申請到一個無線頻道是何等大事,回想戒嚴時期想增加頻道真是難如登天。新聞事業解禁後,又因頻譜分配受技術限制而不能增加太多頻道,所以當執政當局當時准民視及公視設立時,造成各路英雄搶入,那時新增的兩台都鬧了不少新聞及事端,可見競爭之激列。
在那同時,臺灣的有線電視業者走在政策與法規之前,以”第四台“(意即在當時的台視、中視、華視之外的電視)的姿態展開業務。由於內容繁多,使閱聽人大開眼界,一時蔚為風潮而大受歡迎,迫使政府不得不趕緊擬訂政策及法規,輔導當時的非法業者,就地提高工程標準,讓他們得以合法營運。但二十多年來,有線頻道雖然多達一百多個,但屬中前端的位置仍是一位難求。這期間較好頻道的轉讓仍叫出上億至數十億的價碼,早期的經營者或隨後炒作的外資,有些都已獲利走人了。可見優質的電視平台,仍是有心投入者努力求取的。
現在即將展開數位電視服務時,新增加的十多個頻道,不僅尚未具體規劃、連有志投入者的申請辦法及其應具之資格都尚未定案,照理說,改播數位電視的趨勢及相關規劃己在國際間討論近二十年了,只是因規格的不完全統一,以及原有類比設備的折舊等因素的考慮,因而延遲了啟播的日程。但各國的規劃及相關法令的修訂都應先期完成,並且至少在一兩年前就應展開宣傳說明的工作,那像我國主管官署、臨渴才掘井的作法。以目前我國的情形,是在毫無新意的現有狀況下擇日啟播,但過去幾年由於無線電視獲利有限,根本沒有餘力投資優質節目、所以連帶我們的數位頻道的啟播,恐也將會草草了事、實在可惜。
電視機早準備好了 說好的內容呢?
反觀我們的工商界卻早已展開準備工作,各無線電視台早己換裝完畢,近七、八年來,原在市埸流通的老式類比電視機逐漸停產甚而消失,取而代之的平面電視機則不僅要有高畫質的接收標準,並已將數位電視機頂盒設施、內建於電視機中,只是再架共同接受天線即可。從最近十年的建商在興建集合社區、大樓時、都已將數位電視的共同天線、設計並安裝到每一家戶,甚至有多數建商也將光纖等未來電訊的必要設施、納入考量可見,末端早完成最後一里到戶的安排,這是具有遠見的作法,使民間人士繼當年“第四台“之後,以行動再一次証明他們的思慮和作法是走在政府的前面。
馬英九總統在他第一任競選的後期,曾以“我們準備好了“的密集廣告讓人耳目一新,獲得多數選民的認同和支持、漂亮的獲勝。但就任以後,很多政策與行政都証明,馬政府並沒有作好準備的工作,而招致很多批評和負面印象。現在即將進入第二任任期,看樣子仍然沒作好準備。在歐洲金融風暴、世界石油價格動蕩、國肉物價蠢蠢欲動時,台灣生活幸福指數不可能上升,如果到七月連易獲好評、服務昇級的數位無線電視,都得不到人民的掌聲。那麼由小處來看,第二任的馬總統將會更無法獲得較高的支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