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每天製造很多新聞,講很多話,有很多主張、聲稱、宣告等,這些新聞或聲明有真有假、有虛有實,那麼究竟誰該來為閱聽大眾分辨真假呢?

  「記者!」,《紐約時報》新任讀者來函及申訴版主編(public editor )蘇麗文 (Margaret Sullivan)這麼說。 她鼓勵所有記者在新聞人物的主張或聲明中找尋真正的含意,而非言語或字面上呈現的意義。

  蘇麗文她在專欄中撰文指出,新聞記者有責任努力發掘新聞真相,幫助閱聽大眾從有爭議、複雜的事務中瞭解事實, 讓他們能夠作出判斷,決定該相信什麼或不相信什麼,如果有越多媒體能建立及堅守維護新聞真實的立場,不但能提高收視率或閱讀率,同時也更提升社會民主化。

  近年來,美國新聞界在 FactChecking.org  與PolitiFact這些機構積極推動下,已蔚然形成一股探究新聞事實的風氣,最初是從解析一般新聞著手,繼而在突發性新聞中尋找真相,在政治人物接受提名參與競選的聲明稿中剖析出真正的含意。

  蘇麗文認為,這樣的新聞報導方式將超越以往那種 “他說”、”她說”的報導方式,而以往那種報導方式極可能使閱聽大眾無法判知新聞事實,對自己所見所聞感到迷惑,因而無法決定該相信什麼或不相信什麼,其結果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肇致社會分歧、衝突;這種情況經常在大選中發生,候選人的主張、聲明或對競爭對手的攻擊中,其實不盡然都是事實,包含有許多言外之意,必須靠記者追蹤、解析,才能讓閱聽大眾獲得真正的訊息,從而作出正確的選擇。

  同樣的,一則突發性的新聞可能有許多面相,在倉促中所作報導有可能造成誤解,甚至背離事實,其後果顯然不容輕視。《紐約時報》政治版編輯 (political editor) 史蒂文生  (Richard Stevenson)告訴蘇麗文說,要求記者探尋與守護新聞事實的壓力日增,是新聞界前所未見,也是很有意義的新趨勢。

  《紐約時報》主管新聞自律事務副總編輯( associate managing editor for standards) 柯貝特  (Philip B. Corbett)認為,編輯與記者比以前更願花費心力在政治新聞或其他領域中尋找真相,確實有助閱聽大眾從一些聲明或主張中瞭解事實。

  美國新聞評論資深副社長兼編輯雷德 (AJR’s editor and senior vice president  Rem Rieder)指出,探尋新聞事實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唯有對一些難以確認對錯、好壞、或令人起疑的新聞加以查證後,才能使事實呈現。

  他認為,媒體並不能控制新聞人物的行為,但若能從新聞查證中努力去蕪存菁,就能對整個社會作出非常重要的貢獻。

註: public editor  和 associate managing editor 是華文媒體中沒有的職務,很難譯出適當的職稱,如果讀者能找到更好的中譯名稱,敬請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