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落實服務大眾,芬蘭公共電視策發部花了一年以上時間,集合台內資深員工共同發展了員工新節目開發創新工具手冊。這是重視創新為競爭力的芬蘭在科技與教育領域以外,又一新作。這套發展概念和結構可參閱www.ideakoski.fi
  
  這份手冊頗為精緻,規格為手掌大小的口袋書形式,共分三大部分,包括原始資料收集、落實執行以及創新會議破冰法。手冊一開始就介紹,芬蘭公共電視是一個天天創新的媒體,而公視員工的工作也是如此,人人都要明白創新是是什麼,公視責任在營造、引發組織內的創新文化。
  
  創新是為了更貼切的呼應社會發展,走向健全的需要。使命既是如此,就要有科學有效全員參與的創新行動。但這種創新必須營造好氛圍與好方法才能有成。手冊就是一路介紹,怎樣從原始發想到構想具體成形成為可執行的方案。
  
  事實上這種節目創新法並非芬蘭公視原創。在四年前,芬蘭公視曾邀請英國BBC人員前往芬蘭公視,選優進行四十分鐘節目創新會議訓練。後來芬蘭公視逐步研發出適合自己且更精細的創新法,就是現在這本新手冊。
  
  在手冊第一部分是介紹界定問題,這是指社會有哪些新需要,然後是用什麼方法解決。接著要為設計節目尋找資料,找節目靈感也找適合的諮詢者,然後大家聚集開會討論。
  
  為了使開會有效率,不同屬性的節目創新開發會議標示適合的開會人、開會方式、需要哪些開會工具,以及每個環節建議用多少時間,以及每一種開會方式的優缺點以供使用者參考。大家努力找支持構想的證據並且以積極建設性方式提供想法,最終要澄清原始的想法對不對?關點是不是契合社會真實需要?
  
  例如,如果會議要每個人都講一分鐘的想法,然後連結大家的意見,這種方式比較有效率,適合渴求創新的一群人,一起協作。但可能偶而有些人覺得有壓迫感,這不但看討論成員的個性,也看彼此的互信與關係。這是為什麼手冊第三部份列舉許多種促進員工關係,以提昇開會品質的遊戲大全。要不然有的會議主持人在講話,聽的人在批公文或者玩手機,浪費時間也浪費薪水。
  
  手冊第二部份,就是將第一部份整合出的構想,試著執行看看,以便修正的所有過程與方法。
  
  手冊還有類似經濟學的曲線圖表和數學公式,引導大家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及快速整合多項創意,並將之結構化變成一套套有邏輯有根據的創新腳本。這一發展階段非常看中"做中學"以及實質的團隊合作。因為有互信是形成團隊的基礎,而有團隊才有可能收集最多不同觀點而找出有更周延的構想。
  
  組成團隊還要重視注意聽別人的意見,這才不會只是各說各話而少有相互激盪。
  
  從以上簡要說明可見,發展創新工具手冊相當展現公視價值觀,包括呼應時代變化顧念人的需要,看重所有員工的合作能力與如何激發相乘相加的潛力來提昇節目品質。希望員工的關係因為開會越來越好,因為這是創新的根本。
  
  過去幾年芬蘭公視不斷以類似價值觀在發展新節目,例如青少年理財、霸凌、老人延緩失能以及配合網路時代的實驗節目slow TV,節目比較不至於曲高和寡,或者引起太大爭議。而且只要社會有新發展,總是一直跟上甚至想到未來幾年芬蘭的需要並且可信度高。或許與這種科學、系統、團隊創新精神有關。
  
  以前有人說軍人要有軍人魂,一個邁向成熟引導社會健全發展的公共媒體,不曉得該怎麼去比喻類似的概念,以求自勉。但至少得有一種價值觀或專業靈性飄盪在其中,才能蓄積公共服務不斷發展的能量。這樣的公視不可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公視,甚至還可說是一種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