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共領導人換屆了,所以大陸各省及各特別市的人大及政協,都紛紛召集會議,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及大陸的很多影視明星,都列名為部份省市的政協代表。其實他們都是中共指名的政治花瓶,為中共重視各階層的政治協商作樣版,但其中包括了香港傳播界人士,如果他們能發揮言論自由良知,真為中國的政治改革提出大膽的建言,那該多好。

  畢業於臺灣輔仁大學大傳系的吳小莉,在香港鳳凰電視擔任主播十多年,由於她在台灣唸大學又曾在華視新聞工作多年,所以她清新的形象及較活潑的播報方式,在當時較封閉的大陸,立即受到歡迎,也贏得前中共總理朱榕基的讚譽,所以最近几年她都被廣東省政協列為代表,今年當然也不例外,她還是廣東省的政協代表。

  從上次吳小莉出任廣東政協代表後,臺灣的陸委會就以我國國民不得出任有中共官方色彩職位的理由,聲明將對這類人士開罰,並可能作連續處罰。事後不知陸委會是否已作處置,但,很顯然的是沒有太大的成效,所以這次她仍欣然出任代表,這顯示了臺灣人深切理解自由民主的可貴,因為當年的戡亂、剿匪等條例廢止後,兩岸已直接接觸談判,政府要以何種法律來限制人民類似的行為?因為有自由民主護身,所以幾年來吳小莉依然出任代表的職務。

  但類似吳小莉這樣的傳播界人士,不應與香港影視明星出任政協代表的例子,等同看待。港星過去生活在港英政府管理的香港,現在卻是在港中政府的統治下,是否能夠支持和行使維權的權力,恐怕需要持續觀察。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明星甘於作中共的樣版和花瓶也不奇怪。但在現今習李體制即將成型,務實改革風氣已由習、李挑起,像吳小莉這樣的傳播代表,如果在改革開放氣勢很旺的廣東,大膽的以言論自由的態度,在中共政協開會時,暢言新聞自由,為前不久廣東發生的"南方週末"被制裁事件,爭解放、爭權利,那將顯現在台灣接受新聞教育的傳播人,的確與多數在大陸制式傳播教育下的人,擁有絕然不同的價值觀。

  其實,這次中共各省各市的政協,為了替部份台商的台灣法令限制解套,不將臺商列為代表,而是請他們擔任特聘委員,就新聞報導來看,這些臺商特聘委員倒不是政協會中的樣板與花瓶,他們在會中還真的為臺商的困難,或需要中共行政單位協助改進之處,多所發言、力求中共官方與臺商都能有滿意的結果。報載部份省市的ㄧ把手在政協會議中,還特別與臺商特聘委員單獨會談,聽取臺商的困難和需要,予以合理安排解決,所以這類台商特聘委員將來被臺灣政府處罰的機遇,也不容易,因為他們在中共政協的參與,是為了溝通和解決困難,並促進兩岸工商的合作互利。這些人作合理、有益的發言,當然有其正當性,因為兩岸的海基,海協兩會的功能是有其局限的。

  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共的政協會繼續邀請台灣的人士參與,也可猜想臺灣政府可能無適當法令可以禁止,但筆者以為台商和臺籍傳播人士,在與會的同時,可真正的為兩岸的政治協商作大膽而有建樹的發言,例如為臺商的利益或不平遭遇發言,為"台灣""中華民國""中華臺北"正名,而不是"中國台北",為未來的台灣國際空間據理力爭,為我們的總統,部長正名,別用"領導""主管"這樣不倫不類的名義來作名實不符的稱呼。

  近年在廣東,上海,北京等地的新聞工作者,文字工作者,紛紛為報導尺度、新聞自由奮鬥,他們在中共現有的僵硬政策下,成果有限,但是他們的精神及努力,是值得世人肯定和支持的。像吳小莉這樣有台灣教育及傳播背景的中共政協代表,並不太多,所以如果她能像台商持聘委員ㄧ樣,在中共習李體制提倡開放,改革,平實的政改路線下,在政協會議中,登高呼籲要求大陸的新聞自由,作改革中國的重要健言,以普世價值推動中國的真正改革開放,不作中共的政治花瓶,那麼她作政協代表,不僅沒有辜負臺灣的教育及養育之恩,而屆時,臺灣政府的追究,也就顯得無甚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