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蘆山、雅安發生芮氏規模七的地震,確認已近兩百人喪生;傷亡的肇因,很大一部份是因公共建築不夠耐震,於是「豆腐渣工程」之類的名稱又充斥在媒體上。毫無疑問,「豆腐渣工程」具有強烈指涉、批判意味,不但工程品質差,還有偷工減料、沒有良心的味道。
以「豆腐渣工程」批判,讀者直接會聯想到臺灣的九二一集集大震,許多倒塌的房屋斷裂的橫樑竟然出現幾個沙拉油空桶,民眾直覺地憤怒「我的房子不是鋼筋水泥,建商沒有良心偷工減料。」
民眾無法耐住性子聽建商解釋,反正就認為建商賺黑心錢。
如果把「豆腐渣工程」換個中性、專業的名稱:「建材輕量化」,會是什麼局面?媒體記者是不知道「建材輕量化」的工程思維?還是刻意使用情緒性的「豆腐渣工程」名詞?
其實,建材輕量化是耐震、制震滿重要的原理,建築物輕些,地震來襲時將可收到借力使力的效果,而不是像根大柱子般的與地震力硬碰硬;另一考慮,結構設計達到支撐建物的臨界完美精算,其意義等同幫業主省建材錢;蓋七層公寓用的箍筋不必八分粗,五分就夠了;混凝土兩千五百磅足夠了,不必灌到五千磅強度,又不是蓋核電廠圍阻體。
因此,蓋三層樓透天厝橫樑出現幾個沙拉油桶不是偷工減料判定的依據,重點是鋼筋夠了嗎?混凝土磅數夠嗎?施工確實達到混凝土對鋼筋的握裹嗎?這才是重點。如果鋼筋混凝土強度夠,填充沙拉油桶不是問題;如果強度不夠,以沙拉油桶充場面就是偷工減料,賺黑心錢。這才是討論的是重點。如果三層樓用上八分筋,混凝土灌四千磅,但施工不精準要求握裹,這棟房子不會比砂堡堅固。
再舉個例子:紐約地標、建於一九五一年的帝國大廈樓高四四三米,是棟硬錚錚的土石剛性建築;九一一時遭賓拉登攻擊焚燒倒塌的世貿雙塔,晚帝國大廈二十年落成,樓高四七一米,完全不同於帝國大廈的剛性,是棟新建築思維的鋼骨結構「可撓性建築」,意思是能順著外力運動、應變,化解外力,而不是硬生生的吞下外力,承受外力。
世貿雙塔啟用之初曾有不少嚇著人的描述。地震來時在帝國大廈看世貿雙塔,會慢慢地從窗戶左邊擺向窗戶右邊,當時沒有多少人知道「可撓性建築」,總覺得世貿雙塔有可能會攔腰折斷,看來很不堅固;不了解隨外力順勢運動,才是最安全的應對;經歷過幾次地震考驗後,沒有人再指世貿雙塔「擺來擺去」,之後超高層建築也都是鋼骨結構的可撓性建築。
世貿雙塔的例子是建築輕量化的另一實踐,如果媒體形容地震來時世貿雙塔的應對是「擺來擺去」、「弱不禁風」,傳遞給民眾的意思將是負面、不耐用的,話語的意思與「豆腐渣工程」並無二致,明顯是錯誤導向。記者的不求甚解,甚至放縱自己的膚淺,以為是主持正義,其實不是。
國家公園考慮收費是另一個接近的討論。美國不同類型、近三百六十個國家公園不止入園收費,划船、露營、釣魚…都要收費,臺灣遊客乖乖買票,不曾發生抗議收費的事,為何在台灣不少媒體呼應少數立委興風作浪抗議收費?甚至把陸客扯進來做文章?很難找到因果關係。
使用者付費是個最淺顯的道理,進階立論則是低價旅遊團只選不要門票的景點而大量湧入;國家公園至今並沒有「容許承載量」的限制,換言之,低價團大量耗用國家公園的公共設施,這對需要精緻化、深度知識化經營的國家公園,徒然浪費人力物力在公共安全維繫的淺層勞務上。
再簡單說,如果大量低價團湧進不收費的國家公園,花錢投資的民間開發景點則門可羅雀,這是另一種浪費,必然降低台灣整體遊憩資源的水準,民間不再有興趣耗費力氣在遊憩水準的提升,對長遠是不利的。
求甚解,多唸書,掌握知識,掌握趨勢,新聞這一行一定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