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視界近年來的低水平節目內容,以及俗不可耐、混亂的談話表演方式,充斥在新聞及綜藝性的節目中,已經引起了全民的不滿。最近,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及現任監察院長王建?,兩人主張引進大陸電視頻道,以抑制台灣粗製濫造的本土頻道,這類謬論不僅公然為中共作倀,而且侮辱了本土的電視人,這種拿人民高薪的官員,處事真是不妥!
中共傳媒的確在國際新聞上,比台灣傳媒報導得多又詳細,那是因為他們言論自由及報導尺度,都嚴格受到中共的約束及控制,不能自由報導其內部的政治 新聞,當然也就不能報導其政治鬥爭及相關的內幕新聞,連重大災害或民眾抗爭都不能據實報導,當然只能以最大篇幅來報導國際新聞了。
江丙坤也為鳳凰衛視落地臺灣、毫不避嫌的作出推荐,鳳凰近年來正好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想方設法的想進入臺灣,但這個由中共投資主導的媒體,透過各種通道及有力人士,並有傳言他們以大筆經費經營台灣關係,想進入台灣,江丙坤為何不向我們相關主管單位,瞭解他們落地不成的原因?而逕自隨便發言,讓人懷疑他的動機。
1990年初期,亞洲衛視率先進入亞洲各國,經營者挾著大量資金及位在香港的影嚮力,取得在中國大陸對外僑及三星級飯店播出的特許,後來因為BBC新聞要播出”毛澤東的性愛史”,激怒了北京而全面封鎖。後來為了商業利益,決定共同投資”鳳凰衛視”,由中共主導,成為中共的境外傳聲筒,其製播中心設在香港,但在港英時代,都不准在港落地,不讓港人收看,可見其政治立場,至今鳳凰都不稱馬英九為”總統”,不稱臺灣政府的官銜,其受命中共中宣部的色彩,異常明顯。
臺灣電視目前的製播水平,的確不好,是個事實,但是研究其原因是頗為複雜的,嚴格說來,江王兩人也都間接或直接有些責任的。如今不思如何提升我們電視品質,反而飲鴆止渴,要引進在國際新聞自由度常墊底的中共傳媒,其可笑的程度會讓國際的評比組織,為之掉下大牙,也證明了江、王兩人對兩岸傳媒的無知。
江丙坤歷任經濟部、經建會首長,請問他對過去及現在的臺灣電視產業,有過關心與研析過相關的政策方向嗎?在江仍當權時,當時政府有一套”臺灣是亞太營運中心”的重大施政措施,其中的ㄧ個重大項目就是使臺灣成為亞太的影視傳播中心,我個人還參與研討會,並代表電視及衛星頻道業者向政府建言,以當時臺灣的創作環境、實力都在亞洲市場上佔有卓越成績,臺灣發展成為亞太中心,業界都充滿了自信和期待。但結果證明,當時政府只是”晝餅”而已,完全沒有實際的作為。當時在經建方面擁有發言及決策的江丙坤,不知尚有記憶否?
臺灣的電視產業,之所以淪落到今天如此艱困的局面,是與當時政府沒有高瞻遠囑的政策有關。到今天還是如此,試想ㄧ個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島國,太約四,五百萬收視戶的市場,在面臨傳媒科技快速進步、面對數位匯流、收視平台不斷的增多的情況下,我們的文化部、經建會及NCC等主管部會內,可有真正瞭解影視產業的專家?可有重視這個產業?有提出面對未來的對策嗎?江先生這些謀國老臣,不但沒看出問題的嚴重性,苦思提振之計,反而要引進包著糖衣的中國頻道來打壓本土頻道,老臣們是否把問題太簡單化了?
臺灣電視產業目前的根本問題,從表面看就知道是頻道過多。廣告資源有限,在僧多粥少的情況,是極為艱困的行業,獲利能力不僅倒退到四十年前的水平,而且展望未來也未必有樂觀的前景。所以只能以低預算來作營運,節目內容因而粗製亂造,低俗的談話節目充斥,當然最優秀人才不可能在這個圈子久留。於是有理想、有抱負變成空談,一切以收視率掛帥、怪力亂神、嘩眾取寵成為主流。
近十年的臺灣電視亂象,監察院難道看不見?監察委員有關心過這些不正常的傳播環境嗎?監察委員有幾位是這方面的專家?監察院多年來有調查過政府主管官署是否政策不當?身為院長的王建?不能看到亂象就抓狂,而且還發言,支持將中國電視頻道引進臺灣落地。其不作為的心態及沒有常識的見解,真讓人嘆為觀止。
多年來江內坤作為兩岸文經交流對談的臺灣代表,未能達到保護臺灣的文經產業,反而可能促成自毀的立場,讓他甘作中共的傳聲筒,竟胡亂的發表媚中的言論。如果他以為台灣電視節目不符期望,就可引進中共頻道,那麼經過國、民兩黨分別執政後,臺灣經濟仍無起色,是否就應請中共來執政了?國民黨讓江多年來主導兩岸對談,真是白目的人事安排,怎能讓我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