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島州普羅維丹斯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有一位被好友與同事稱為「毛主席」(Chairman Mao)的退休編輯李文 (Len Levin),他對新聞工作的熱誠與執著堪為青年新聞工作者的典範。
與他一起在 「普羅維丹斯日報」(Providence Journal) 共事多年的好友麥凱 (Scott MacKay)說,李文長得確實有一點兒像毛主席,所以大家都叫他毛主席。而事實上,他的另一位前同事房克 (Martin Funke)說,李文在報社裡就是一位文法與用字遣詞的權威,也是一位精曉新聞寫作格式的專家,大家都很尊敬他,經常向請益,這也是大家稱他毛主席的原因之一。
李文於 1950 年代先後在普羅維丹斯學院 (Providence College)獲得歷史學士及在波士頓大學 (Boston University)取得新聞學碩士學位後,在他家鄉「波塔契特時報」(Pawtucket Times)擔任記者。
這位22歲年輕記者所撰寫的第一篇特寫是一個有關母親與孩子的故事,那位母親替她那叫喬治 (George)的兒子寫信給全美名人、同樣叫喬治的人,請他們回信給她孩子,結果她竟真的收集到許多著名喬治的回信。
可是李文並不覺得自己能成為一位撰寫新聞稿的好手;有一天,一位報社的改稿編輯請病假,李文被臨時叫去填補空檔,一試之下,他發現自己做編輯要比做記者更得心應手,於是就成了一位全職改稿編輯。
1963年,李文從「波塔契特時報」跳槽到「普羅維丹斯日報」,在那兒一直工作到退休,他於1996年退休前,已升任為該報編輯部主任 (copy desk chief)。
房克說,一位編輯的主要工作就是使新聞稿清晰、流暢、易懂,而李文總是能使新聞簡潔可讀,沒有任何贅詞和錯字;他並指出,李文常問同人: 「假如我們不能讓文稿中的任何細節都正確無誤、清晰易讀,怎麼能讓讀者相信我們?」
因為他有幽默感,李文的同事都很喜歡跟他一起工作,不過他在改稿的時候,仍然是很嚴肅的。有一次,一列從紐約駛抵普羅維丹斯的火車誤點了,讀者打電話到編輯部告訴他們,火車誤點的原因是一位很胖的女人要搭那班火車,結果火車被延誤了,她也沒有上車。
報社同人們聽說這件事後,每一個人都覺得很好笑,後來經過查證,火車誤點並非因為那位胖女人要搭那班火車,於是編輯為那則新聞下了一個自以為很風趣的標題: 「火車並非因胖女人誤點」;可是李文不同意用那一個帶有嘲弄口吻的標題。
李文從「普羅維斯特日報」的崗位上退下來之後,並沒有真的退休;麥凱說,現年82歲的李文仍然對許多事物充滿熱情,因為他要保持他心智上的年輕。
除了一度在麻州 Quincy 一家叫 Patriot Ledger的報紙打工,以及免費替美國棒球研究協會(Society of American Baseball Research)做研究之外,他從今年3月起,擔任羅德島最高法院 (Rhode Island Supreme Court) 語法顧問 (grammarian);那只是一個半職的工作,年薪只有 1 萬8200元,但每年至少必須檢視約 600頁最高法院法官所寫的法律意見書 (opinion),改正打字或文法上的錯誤,修飾用辭,但不能更動法官的原意。
老友房克說,那是李文閉上眼睛都能做好的工作。李文的太太林達曾任記者,也是羅德島大學教授,她曾出版過好幾本專著,都曾經由李文修辭、校正與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