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傳媒在現代科技的配合下,紙媒有超美的色彩和引人的版面,電波媒體則有越來越好的聲光效果,超凡的畫面品質及多元的服務。但傳媒人的素養和觀念,及身負社會教育的理想,似乎有越來越倒退的感覺。很多報人應有的崇高品格及嚴格把關的報導尺度,都不復出現,讓人感嘆!最近台灣傳媒競相大幅度報導,名女人李珍妮與兩位工商人士的生子疑雲,媒體為哪人是女兒的生父,扯出ㄧ連串擾亂視聽的爛新聞,就是值得討論的ㄧ個活生生的例子。

李珍妮是ㄧ個奇怪的女子,過去不曾在影劇界有過傑出的表現,但她?在數年中,將台灣媒體玩弄於股掌之間,每次發動攻勢都在社會新聞及影劇新聞中,佔有引人注目的大篇幅報導,她的表演比很多專業的公關公司還更出色,讓人懷疑是她的故事太引人了,還是我們傳播觀念、理想、標準都已改變了呢?過去新聞理論教給傳播學子的原則和精神,是否已趕不上這個時代的變化了?

當名女人成為媒體焦點

幾年以前,李珍妮突然以名媛的姿態擠身進台灣的社交圈,當時報界及電視新聞都報導她是億萬身價的成功生意人,極其炫富的住進豪宅,並招待新聞界人士參觀,媒體同時拍攝她所擁有的名牌包包及時?、鞋子,描述她是ㄧ個神祕的富有女子。當時還有很多記者及主持人,虛心的向她請教經商致富之道,只見當時李小姐夸夸而談,煞有介事的教導別人,如今看來真是ㄧ件天大的笑話。

ㄧ兩年前,李珍妮又自曝女兒有半導體業鉅子宣明智的血統,同時揭露了宣先生付出巨額的生活費,讓她母女有能力住進豪宅帝寶,也迫使宣明智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出面認養她的女兒。其中內幕我們外界當然不會知道,但是將宣明智家族攪得雞犬不寧,並使宣先生的社會形象及名聲,都大受影響。這類新聞在當時固然好看,但傳播人當時是否有查證過真相,是否有較理性的作過平衡報導,現今都讓人懷疑。

果不其然,這次李珍妮小姐又花樣翻新,將自己已八歲的女兒身世再度搏上報紙版面及電視時段,驚爆宣明智與開發金孰行副總吳春台都有可能是女兒的父親,而且在一週之內李小姐訴說了四個版本,從孩子親父不是宣而是吳,到宣為弄清事實而提告"親生"女兒迫使李又指吳才是父親。在吳聲明否認後又將女兒父親指認為宣,隨後吳的妻子向媒體指斥李之後,李又確認吳是女兒的生身父親……。反正近十天的新聞報導,都隨著李珍妮的魔仗而不斷的反覆起舞,傳媒嗜血式的連環爆料,完全瓦解了新聞慎重查證才報導的底線,其手段之高明,操控新聞之精準,讓外人嘆為觀止,也曝露了新聞報導之沒有立場及原則的可憐!

我強烈懷疑,上述新聞之所以發生是否因為當事人因生意投資不順,藉此從中再找利益,而所有傳媒無意中被利用、不小心作了別人的工具。由此可見,我們傳媒的格局有限。

新聞專業是價值所在
最近因華盛頓郵報的出售,讓人緬懷華郵多年為新聞報導的慎重及查證的專業態度。當年葛蘭姆家族在尼克森總統威脅要收回其旗下電視台執照時,仍支持記者深入查證報導水門案件,最終迫使尼克森總統下台。有些文章也提及到臺灣來的報人王惕吾、余紀忠等人堅持報格的ㄧ些作為,比起現時台灣的報老闆作風,不顧新聞品質,道德標準的退化作法,真教從事傳播工作人員為之慚愧。

近年我國傳媒對報導公共事物及公共利益的新聞,興趣並不很高,甚而忽視這類新聞的刊登與播出,所以迫使政府機構不得不每年編列大筆寶貴的預算,購買報紙版面及電視播出時段,用以報導或宣傳政府政策及相關說明。

而各大企業財團也都以大把全錢,在媒體上安排置入性行銷,或為企業形像作宣傳。甚而,大多數的媒體老闆花錢聘請高手,為政府政策及作法寫好企劃書,以爭取政府預算為政府作宣傳,為當權的首長擦脂抹粉、美化政績,完全不顧媒體要求公正的報導立場及信條。

我們政府不太會運用媒體,但是我們社會中有很多名人,?很會利用傳媒造勢,例如:李珍妮、許純美、法拉利姐、抗議天王柯賜海等。但這是否也說明了,我們的新聞教育須加?,新聞學子應有多ㄧ些的入世經驗,以免被利用。而傳媒老闆及新聞主管也應提高傳媒品格,加強新聞報導的品質管制,多管齊下,共同為當初投身傳播工作的初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