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廣播電視媒體耗費鉅資製作生動的新聞與節目,通常主頻道播出後可能等待買主再銷售到其他通路。至於新聞資料片與新聞雜誌節目相對再運用與銷售的機會較低,一方面因作業時間短、拍攝較粗糙,另一方面時效性已過,再者是可能許多台都有。怎樣讓這些陳舊的影音素材再利用,一直是媒體經營的課題。荷蘭媒體園區一旁的影音館便想到好法子,讓這些資料活化再利用,天天訪客絡繹不絕,而且都是收費的活動。

影音館原主要職責是集中轉檔數十年來的公視廣電資料,多存於地下一到五樓。二樓到四樓則設有遊樂館,轉檔後的資料被置入各互動展覽間,再結合一般媒體的混音設施、影棚設備,成為全民皆體驗學習的媒體教育資源。

每位訪客進入影音館中,都會配戴一個電子戒指、用來啟動每區的電腦互動活動。一進門的總題說明則是以知名畫家林步蘭特等真人著裝扮成說明者,在電腦螢幕前介紹全館設施。以下舉其中的幾個例子:

一、新聞播報區
有個燈光、讀稿機與播報台俱全的播報間。有一點關於專業新聞播報的提示,包括速度、節奏、咬字等等。接著訪客可以坐上主播台,接下來讀稿機會逐次呈現一節新聞的稿子,訪客播報完了該設備還會偵測到,就會立刻進新聞報導影片。

這些影片都是某年新聞報導時真正接在播報後的影片,所以內容節奏都很有臨場感。回現場後訪客可以繼續播報下一條新聞,這時訪客還可以從監視螢幕看到新聞照片輔助圖卡在主播身影旁,這一切都和真實的新聞播報一樣。

訪客播完了離席,隨即可以到隔壁的螢幕看到自己剛才完整的表現,也可以轉寄回自己的電子郵件。這是給一般大眾非常真實的體驗機會,從做中認識媒體如何運作以及怎樣是專業的作法。

二、廣播懷舊區
有一個廣播迴廊區,兩側各有四間收聽空間,可供一到四人不等在其中。訪客可以選取資料,每間有各年代的收音機,訪客用各年代原始的使用方式選轉收音機,聽取以前的新聞報導和廣播節目。

由於面對的是早年的廣播器材,收聽的情境格外有趣。好像回到某年的時光隧道。這個對中老年訪客似乎特別有吸引力。我好幾次經過這區看到一些銀髮訪客聽得入神,不知道他們一時腦還回到哪個年代去了。或許你不一定喜歡現在複雜的科技與混亂的社會,還可以暫時回到往日。

三、聲音製作區
這裡有完整的一套混音設備,電腦存有的素材都是歷年荷蘭公視體系的留下的廣電資料。訪客可以自己操作混成,或者當起廣播主持人。可以嘗試各種不同的製播方式。

機器操作都有導引說明,有的甚至轉為電腦面板,所以簡化減少故障,但是達到趣味性與提高媒體素養的效果。我路過時見到一家人在玩,爸爸當起主持人,媽媽和孩子笑得開心,並不是表示意見,大家一起體驗到聲音的世界還可以有這麼多變化。

四、歌唱副控影棚區
這個空間就是將電視節目的副控和攝影棚結合在同一空間。拜電腦科技之賜,把原來一般電視副控關於燈光設備都變成電腦螢幕按鍵。一位訪客或數位訪客一起上台表演,對嘴的歌曲是資料庫中的歌曲,演唱區還有好幾種髮型服裝可以選擇變換。又有幾個高低不同的景片可以在其中移動表演。

另一些同行的訪客則於有人表演同時,自己設計不同的燈光強弱與色彩效果,並斟酌節奏控制切換四部攝影機的取景和鏡頭銜接,還有螢幕特殊效果。這活動沒什麼壓力純趣味,但在操控過程中很真實體會導播的反應能力、美感素養以及場景搭配的千變萬化。等到一首歌表演完了,電腦已存好剛才的表演,大家還可看一下效果,彼此討論如何配合,再繼續下一場的新設計。

這一區如果好幾位青少年一起來時氣氛最熱烈,有的人表演的很傳神,你遠遠的看現場的超大螢幕,以為是職業歌星在演唱。也有的是家長操控而孩子表演。偶而也會看到小朋友操控要家長去表演,一身穿戴就惹得孩子開懷。

五、互動問答
這一區是以往有些特別的綜藝節目的主持人錄下的片段。每位訪客坐定看著螢幕出現的主持人提問來按鈕選擇回答,不同的回答會引來主持人不同的第二波回應,一群訪客一起進入,每個人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樣,也很吸引大家。

六、皇家故事區
荷蘭不久前才剛由女王退位交接給新王。二樓有個皇室區,將歷年皇室相關影片闢專區,有厚實地毯和皇室橘色背景牆面的多媒體,隔間門手把也有皇室標記,天花板有水晶吊燈,地面擺出皇室用餐的大餐桌與餐具還有各種欣賞區,訪客可以一人或多人一起欣賞歷年活動卻不會互相干擾。還有西卡紙可以摺皇室馬車與皇冠。讓大人小孩可以同樂。

七、星光大道區
將一般綜藝節目特別來賓要出場的景片搬來,搭配真實節目用的燈光程式。訪客先到後台預備,然後隨主持人介紹這個景片,會自動一層層開啟,讓來賓緩緩走出。這時掌聲響起。

這區看起來沒有什麼,但是許多人都喜歡來試而且一再的走。大家似乎因有被捧的感覺而高興的不得了,頻頻遺憾自己沒有投入演藝事業。還有人會看到真人與螢幕前有何不同以及聲光如何包裝一個人。

走完後隨即可以在一旁的重播螢幕看到自己的台風,也可以經選取而看到前幾位訪客在相同的路徑是如何表現,大家較勁一下。要是真有一天參加什麼「大孝獎」之類的頒獎或許變得更自然一點。

八、媒體熱火區
這個區螢幕收集歷年來容易引起激情的場景,包括災難新聞、政治活動與運競賽的資料片。電腦逐一播出然後問訪客覺得激情程度如何?又問同意、不同意或者有別的看法。人人體會不同,也可看到別人的看法。

這個區其實就是讓觀眾冷靜的體會媒體影音的收視效應,讓觀眾反思我們是如何受到影音內容操控情感。而每個人因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偏好不同有不同反應。

九、經典節目重現區
歷年來荷蘭公共電視有些長銷節目,例如兒童科學教育節目「咬蘋果」,這些節目有專區將以往節目獨立單元整理,訪客可在這裡一次許多新知也可看到歷次節目播過的相關新知。可見這個資料館並非純娛樂。一樓更販售與荷蘭特色相關的知性節目,如著名的治水工程和足球比賽。

這個影音遊樂區其實就是媒體識讀教育最佳場所,但也能營利生存。筆者觀察發現,訪客主要族群有懷舊觀眾、全家客人還有學校團體。在許多影音體驗中大家從老資料重建共同經驗,也從娛樂開發新的共同經驗。還有以下幾項背景條件:

1.素材多元:由於荷蘭早年即以公共廣電為主要媒體,比較客觀多樣的製作節目而留下寶貴資產。若每天一半新聞都播最近台灣的「洪案」或置入性行銷吃喝活動與影星八卦,可以想見今日留下什麼;

2.版權編目:如今能將素材隨設計創意重組、發揮服務與娛樂效能,正有賴於精確專業的索引以及清楚的版權;

3.妥善保存:荷蘭是世界上最先發明光碟的國家之一,迄今還有大量影盤在轉拷,但由於環境控制良好與格式選擇能不隨市場推銷起舞,素材再利用的可能性更高;

4.加值理念:影音資料往往閒置,如今基於共享與提昇民眾媒體素養、豐富生活品質,以多樣方式供民眾使用。這是公共媒體經營理念的延伸,有創意,但創意見於對人的在意與關懷,而非看錢不看人,才能將再利用的味道發揮得很人味。

進出該館的電動旋轉門都不浪費,夾層還擺了皇室標誌的許多咖啡杯組,走進走出欣賞一下。走出該館可看到一波波遊覽車還有遊園車,號稱荷蘭的迷你好萊塢。一旁的戶外輕食區有大型階梯水池,其間還有電視與廣播作業團隊外景製作的真人大小互動立像,是個裝飾背景,但也很有人味看到電視作業辛苦專業的一面。

影音資料館外觀五彩繽紛,因為深具特色甚至晚近還被台灣遊客熟悉、位在海牙的小人國遊樂區列為新的迷你建築物展示。儼然是荷蘭新的國家門面之一。荷蘭土地人口與台灣相當,在台灣提出媒體園區之前三十五年設置媒體園區運作迄今。以公共電視為主要體制的國家如今將老資料發揮新功能,隨五十萬小時舊資料陸續轉檔和互動操控軟體研發,這裡將源源不斷有更多素材運用。有構想,透過大家能合作發想而實現。其創新理念、策略和實施歷程,對於不斷在喊文化創意的台灣似有不同角度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