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探詢與討論後,幾乎可以確定,美國科技媒體中心 (Science Media Center in the United States)應以當前所知最佳科學方法,提供正確、高品質的科技資訊給媒體與社會大眾作為宗旨。
在此宗旨下,美國科技媒體中心將幫助記者採訪重要科技新聞,包括人類基因組合或大海嘯帶來的震撼等,它也將協助廣播電台、平面媒體與網路線上記者製作科技新聞、專題報導與評論。
所謂科學與技術包含了自然科學、物理學、社會學、生化醫學、工程技術、環境保護等學門。
美國科技媒體中心探詢委員會( Exploratory Committee of the Science Media Center of the United States)委員之一、「哥倫比亞新聞評論」(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天文台」主編布萊安奈 (Curtis Brainard)指出,這個中心將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的及不屬於任何黨派的組識,將以籌募基金方式設立,不接受政府部門或企業界的捐助。
他說,不接受政府或企業界的捐助的主要考量就是避免今後這個科技中心淪為一個專為政府或企業科技部門作辯護的公關角色。他引用記者麥克西萬 (Colin Macilwain)在 《自然》(Nature)期刊的一篇投書,說明新聞界對籌設美國科技媒體中心的疑慮;麥克西萬在投書中指出,由於不論在政治、社會層面,各界對諸如大氣變遷、幹細胞等科技問題之見解仍有很大的分歧,他不相信這個科技中心適合美國。
過去,他說,一旦發生重大科技新聞事件時,總有一些類似科技中心的組織以包裹方式發布「快速反應」(rapid reaction)參考資訊,但因為各家媒體報導的資訊需求不同,沒有任何記者採用那些組織所屬科學家提供的「快速反應」資訊,今後即使成立了美國科技媒體中心,亦復如此。
新聞界擔心的另一個問題,就如「華爾街日報」科技記者、「全國科技記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會長溫史樓 (Ron Winslow)所說,目前美國已有了許多科技相關組織幫助記者增進科技報導品質,對美國科技記者而言,增設美國科技媒體中心似乎是多餘的。
他說,「全國科技記者協會」、「促進科技報導寫作理事會」(Counci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Writing)、「醫藥保健記者協會」(Association of Health Care Journalists) 、「環境保護記者協會」(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s)都是由主跑那些科技新聞記者們所組成與督導的科技新聞組織,經常提供具有一流水準的專業訓練、相關科技研討會,以及增進科技新知的機會。
此外,溫史樓說,還有像由專門採訪醫學科技記者組成的 HealthNewsReview blog ,以及由麻省理工學院 Knight Science Journalism Program 主持的Tracker blog,都能為科技記者提供必要的協助,設立美國科技媒體中心很可能跟這些組織形成資源競爭,削弱了它們原有的功能。
全世界目前有 20多個科技媒體中心,英國科技媒體中心最早於十多年前在倫敦設立,隨後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日本等國家紛紛設立科技媒體中心;雖然有許多記者認為,科技媒體中心對記者從事科技新聞報導很有幫助,但也有人以為,它們在某些尚未獲定論的科技問題上,偏袒政府與企業界科技人員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