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許多歌唱加毒舌裁判與感性對話的娛樂節目。其實這種節目型態可以轉用多種用途,例如針對台灣社會需要與媒體公益角色,還可以區隔其他新媒體與電視台的差異,發揮這個時代的電視台功能。或許可以考慮因應高齡社會來製作照顧服務PK節目。選手來自縣市的照服員素養比賽電視節目(PK時參賽者彼此看不到別人怎麼做、怎麼溝通可是觀眾可以看到,由裁判來講評像星光大道歌唱擂台一樣。這更需要專業但幽默的毒舌,因為這是照顧人的工作。

 

  但千萬別單找學術圈大老或協會理事長之類無實務經驗的來當裁判,而是請政府選出的最優居服員來當裁判(據說一年全台只有若干位)。

 

  把適合電視且有教育性的項目訂出,例如床上洗頭、移位、還有灌食法等,放心!經設計企劃一定有辦法做得不侵犯隱私又夠刺激。

 

  然後徵求扮演不好照顧,但能風趣一點的假病人來挑戰照顧者。

  
  節目不要戲謔,但是可以幽默,這是人生必經之路。從中所有觀眾一起知道怎樣做是最正確的,以及有哪些因應的藝術。這樣也同時提昇照服員的社會形象。參賽的還可以依某種標準分組進行(以年齡 以性別或者學員組師資組等),也藉由這種節目讓分裂的台灣凝聚力更強。

 

  可以巡迴北、中、南、東外島各縣市錄製,再進行縣市對抗也不拒絕大陸報名,說不定還得個什麼國際電視獎,當然這不是目的至少比天天看重播的包青天,及無數置入性行銷的美食與恐怖犯罪新聞,和無理頭的SNG報導和亂罵一通的論壇要好。

 

  一般想到的文創常是藝術類的,何不來點更人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