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撰稿者 | 蕭裕民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樺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位在加州聖塔芭芭拉近海的鑽油平台(圖片來源:美聯社/Alica Chang)
新聞報導
美國加州海岸委員會負責保護海岸線及海洋資源,直到最近才意識到水力壓裂法有不少問題,帶來管理上的新壓力,因為當中牽涉到不同政府機構的權責。
以水力壓裂法所進行的沿岸開採,多是在離岸5.55公里以外作業,一旦發生意外,查處責任歸聯邦政府。如果事故靠近陸地,加州石油管理單位就脫不了責任。水力壓裂法作業若危及海洋生物或海域水質,權責單位海岸委員會就必須給民眾一個交代。
今(2013)年8月一場公聽會現場,有人高舉抗議牌:「禁止使用水裂法開採 !(Ban All Fracking!)」現場有居民要求海岸委員「硬」起來,以公權力盡力阻止沿岸頁岩氣開發行動。
環境保護中心(Environmental Defense Center)律師布萊恩(Brian Segee)表示,他相當關注水力壓裂法作業過程的高壓水力對環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因為石油公司都在離岸的「水底下」作業,如果不提出警告,大家不會關注這樣的開採可能帶來環境危害。
加州海岸委員會執行長查爾斯‧萊斯特(Charles Lester)在公聽會上宣示:「我們將恪盡職責保護海洋生物,我們將非常小心審視沿岸頁岩氣開採。」
第一步,海岸委員會的監測小組將說服計劃以水力壓裂法開採的石油公司,重新擬訂鑽掘計畫,並要求做環境影響評估。環境影響評估和調查行動,將攸關石油公司是否能做後續探勘。
公聽會召開前一周,一群州議員呼籲海岸委員會及聯邦政府啟動環境影響評估和調查行動。但石油公司堅稱,水力壓裂法是安全的開採技術,不會對環境產生傷害。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水力壓裂法被視為是解決石油危機的新契機,美國是最積極以此法開採頁岩氣的國家。研究顯示,美國頁岩氣蘊藏量高達109兆立方公尺。
水力壓裂法的使用,須先調查頁岩氣含量和地質條件,通常會選擇泥頁岩地質做氣井鑽探,鑽掘2~5公里深的豎井到頁岩氣蘊藏層,然後再鑽鑿水平井。水力壓裂是以高壓幫浦循水平井注入強力水柱,在頁岩層以高壓造成岩層的裂縫,再以石英砂打入以增加裂縫產生,藉此開採出頁岩氣。
在美國,「水力壓裂」已經超越「氣候變遷」成為網路搜尋熱門關鍵字,這是因為支持和反對這項技術的人僵持不下,拉高了這個議題在環保上的受關注性,也成為電影、電視題材。前任美國白宮顧問、能源政策專家麥克納利(Robert McNally)預言,「水力壓裂可能會成為最激烈的環保論戰」。
頁岩氣開採最大爭議,是水力壓裂法不僅大量消耗水資源,還有汙染空氣、水源和土壤和引發地震等問題,過去美國東北部各州就發現,頁岩氣開採時造成空氣中滿是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有毒氣體,水及土壤中也發現含砷和放射性元素,因此,美國已針對水力壓裂法訂定法規限制。沿岸水裂法相較陸地上使用水裂法,會否造成大面積海水汙染、大面積生態危害,是備受關心的問題。(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本單元學術名稱:工程技術 > 能源技術
標籤:頁岩氣、水力壓裂法、鑽探、能源
來源:美聯社2013/08/15洛杉磯訊/記者Alica Chang
延伸學習:
范振誠、曾繁銘、劉致中、陳明君(民102年),頁岩氣崛起及其對石化產業的影響,證交資料,616,42-50。
水力壓裂法開採天然氣 造成環境沉重負擔
成就天然氣黃金時代—夢想的能源增產技術-液裂
原文首刊於科技部科技大觀園(http://scitechvista.most.gov.tw/zh-tw/Feature/C/0/1/10/1/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