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峽兩岸)歷史最久的傅媒,而且至今仍在營運的是那ㄧ個新聞單位?相信有很多人不知道答案。即使是在新聞界工作的朋友們,也不會全然知道。正確答案是中央通訊社。

 

  但這個在二戰期間被認列是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在近年政黨輪替的民進黨及國民黨的"馬金"時期,被摧殘得膚無完膚。其高階人事案完全被用來作酬庸之用,並依他們主子的政治立場來影響新聞的公正獨立,令人心痛。

 

  多年來中央社只作新聞的供應者,並肩負為我國在國際上的發聲者。在九十年的社史中,歷經政黨、政府接手經營,往往都都是由要人出任社長及董事長,並由新聞界公認、社內德高望重的同仁出任總編輯。

 

  因為要用英文對外發稿,或代理外國通訊社將英文新聞翻譯成中文稿,所以長久以來其總編輯一職,皆由其內部或駐外特派員升任。但在民進黨當政時,任用只有國內採訪經驗的同仁坦任,以達控制新聞的目的。而國民黨拿回政權後,"馬金"都用一些黨政關係良好,但資歷並不深厚的新聞界同業,擔任中央社的高階職務,這是標準的酬庸作法,開言論自由的倒車。

 

  最近這一個多月,執政高層因任期無多了,又突然將中央社內升多年的總編輯,明升暗降的調任副社長閒差,再從外部找一完全沒作過通訊社業務的人士,擔任副社長兼總編輯。光要熟悉業務就要花去很多時間,又會傷及原社內待升同仁的自尊,真不知如此的安排作用何在?

在世界上各大通訊社都因紙媒經營不易,而逐漸走入困境。我國的國家通訊社仍被"馬金"等統治階層玩於股掌之間,教人痛心。尤其金先生出身政大新聞系教授,更應了解國家通訊社在經營立場必須公正。但他任由政客胡亂安排,也親自安插自巳的人馬,去把關言論或控制新聞自由。在朝野多年奮鬥,達成黨政軍勢力退出媒體經營的共識後,兩個政黨仍不放手,尤其是馬總統在身邊有新聞素養的重要幕僚情況下,仍有這種言論專斷的人事安排,踐踏歷史悠久的國家級通訊社,這種行為真讓人不寒而慄。

 

中央社發展歷史就是人才發展史

中央通訊社是在I924年四月一日(九十年前),由當時的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那時的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在各地軍閥割据下,全國統ㄧ有其困難,後來獲得蘇俄共黨的奧援及顧問,曾經有過與中共合作的期間,又為加?對外對內的宣傳工作,在國民黨同年ㄧ月二十日至三十日的第ㄧ屆全國代表大會中決議籌備中央通訊社,那年四月成立後,就由當時首任宣傳部長的戴季陶?任社長,開始發稿。

 

  1926年七月由蔣介石率黃埔軍校學生開始北伐,逐步統ㄧ中國。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同年中央社也在南京設立總社。當時的作戰進展已由中央社開始向國際間發稿,包括後來的西安事變、國共一起抗日、八年抗日戰爭,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等等國際矚目消息。

 

  其間還發生了中央社美女記者陳香梅,因採訪而結識美國援華飛虎隊陳納德將軍而產生戀情,兩人終成眷屬是當然的美談。另有我國名將孫立人,以有限裝備翻山越嶺,解救被日本圍困在緬甸的英軍。這些新聞都是中央社戰地記者,甚或敵後記者,背?發報機、用摩斯電碼,一字一字的傳向全世界。同時也與當年的美國美聯社、英國路透社、法國法新社、蘇俄塔斯社等交換戰地消息,所以當時才被列為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

 

  1932年,抗戰期間的中央社總社設在重慶。改由黨政大老簫同??任社長,他作事快捷、任人重信,在二戰後期為廣大的國內各地報紙提供完善服務,不但傳達中央政府堅苦卓絕的抗日國策和精神,並將歐洲聯軍進展,與德日敗象傳播到國內各地及敵後,鼓舞人心,終於盼來了歐戰的勝利。後來因頑抗而造成外強中乾的日本投降,這些艱辛的過去,都是這個有歷史背景的媒體所具備的意義,他們為當時近十億同胞提供寶貴的服務。

 

  1996年,經立法院決議通過,中央社改組為國家的財團法人組織,正式定位為國家通訊社。

 

酬庸造成良材無以為繼

最近的十四年,中央社先由民進黨主導改組,大批泛綠人士進駐,低階高用,壓制原有員工。後來再度政黨輪替,馬金用人只用自己小圈子的人,缺乏選拔人才的透明方法,早已受人批評。這些過去的事情,也是今天台灣官場掌權後輩所知曉的,尤其在國民黨執政後的現在,任用多位曾任職於已經不存在的報社的同業,酬庸當董事長或社長,也是過份。因為那些人連原先的平面媒體都經營不善,又如何能有能力經營陷入困境的通訊社業務呢?

 

  "馬金"體制在過去六年多的執政中,沒有政績,而一連串的錯誤用人與政策,民間怨聲載道,早已不滿。在四面楚歌聲中,仍不放過國家通訊社,酬庸自己人去擔任國家單位的要職,讓原單位努力的員工缺乏正常的升遷的機會,如此的總統加上如此的幕僚,其不良作為,實是我們苦難國家的不幸,更是國家通訊社的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