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過去幾年的新年都會看到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電視轉播。製作提供這節目的正是奧地利公共電視(ORF)。奧地利人口八百多萬,約台灣三分之一,但其公共電視有三千員工,被視為國家主要媒體,也是公共服務最重要媒體,有廣播也有電視。舉凡意外災害通報和新聞文化節目,推動民主的活動等都有豐富產出。

 

 

  ORF總部在維也納,舊皇宮旁。但全國九個邦各有地方辦公室。筆者這回拜訪的是東部Burgenland邦的辦公室,位在海頓音樂學院的後方。這個邦鄰接匈牙利。接待的行銷主管說,連同記者等各種製作人員共兩百人。

 

地方中心 積極發展地方文化

 

  每個地方辦公室在興建時,都有設計理念。以Burgenland為例,是以太空船為概念,所以一進門,大廳有許多粗筒狀直達屋頂。其實裡面是管線。每區辦公室和攝影棚、錄音室都以厚實艙門方式隔開,還真是符合隔音需要。主棚內還有九十六鍵平台鋼琴,維也納愛樂會來這裡錄製唱片,也租給各地方組織辦記者會等行銷活動。

 

  這九個地方中心,被奧地利公共電視期許為九個地方文化寶藏。因為ORF看重自己的社會角色,本於公共價值,讓地方中心成為發展地方和不同邦彼此理解的資訊平台。

 

  具體來說,每天傍晚奧地利公共電視會供應半小時地方新聞給地方觀眾(Burgenland News: http://burgenland.orf.at/)。新聞內容,有些是地方活動,也會在晚間地方新聞時段播出,例如學校的活動、歌唱會、地方節慶。這對促進民眾的社區感很有幫助;另有分台廣播節目,包含新聞、路況和地方議題討論。 (Online Stream Radio Burgenland,http://radio.orf.at/player/radioplayer.html?station=bgl)總部每周一次巡迴全國的晨間新聞也配合製作,像暑假期間這裡的採石場和湖邊都有大型戶外歌劇。晨間新聞就以這兩個地方的歌劇為背景,播報新聞也介紹地方活動。

 

  最近總台巡迴的晨間新聞,也會向他邦民眾介紹當地的特有問題,例如請警察上晨間新聞對談,討論因為鄰接匈牙利而有的難民問題。警察局主管上公共電視是很平常的事,似乎不像台灣有許多顧忌。由此可見,奧地利公共電視的晨間新聞真的是為各種公共利益在守望,守望的形式未必只有報導一途。

 

主辦各類文化活動

 

  此外,這裡為了讓地方觀眾更認識公共電視存在的意義,每年有ㄧ次地方參觀活動,以嘉年華的形式辦理,分台周邊道路還有烤肉等各種活動。觀眾會進台參觀,台內攝影棚則預備知名影歌星的錄音活動搭配。這ㄧ天約有五千人會造訪,也是地方文化盛事。讓地方民眾有機會能在非常自然又氛圍良好的狀況下彼此認識,有助於守望相助。

 

  依循同樣理念,還有更多活動,這裡有歐洲第一個再生能源超過傳統能源的村落,很值得外界參考。奧地利公共電視便辦理廣大農地與丘陵辦爬山健行
,藉由這個活動,不需要生硬的環保教育,大家就很有感,對環境問題有批判思考和支持同步考量經濟與環境保護,甚至集思廣益發展雙贏之道。

 

重視農業園藝 分台設立農產實驗區

一般國家的電視台地方中心以辦公室為主要建物,但重視農業園藝和生活品質的奧地利還不只如此,Burgenland分台門口有大片草地,有幾個種植農作物的實驗區,甚至還有養蜂場,靠花園採蜜。因為這個分台自製的晨間節目常常要介紹教導如何栽種各種農作和花草,戶外這區正是製作現場節目的真實道具,看要介紹什麼主題就用不同的栽種區。

 

  重視農業在加上重視本國農產,晚近,這裡還基於建設性新聞學的新興新聞製作理念,從事徵選民眾參與的新聞報導專題,主題是每天都使用住家方圓約十公里以內或Burgenland區的農產品,目的是鼓勵大家多採用健康廉價的本地食材,少用長途旅行必須加工又威脅奧地利農業的外國農產品。讓更多人透過報導一起省思奧地利民眾食安和農業處境。和民粹相比,這似乎是另一個極端的重視理性,希望民眾因了解而有共識,並找尋可行的方式永續經營。

 

不積極發展臉書

 

  近年隨社群媒體興起,本來各台很自然的應發展臉書等,加速加深觸達民眾。但有趣的是在奧地利,有其他媒體對公共電視發展臉書等社群媒體很有意見,透過各種方式希望阻止公共電視大張旗鼓發展社群媒體,理由是影響其他媒體的生存。所以迄今地方台並未積極發展臉書。如果民眾要多了解地方台的資訊,還是要到總台的網站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ORF/?fref=ts)。

 

  事實上,ORF內部不少人對這種特有的現象不解,也希望這是一個過渡時期。

 

  不過,在媒體競爭激烈時代,台灣各電視台地方中心多以採訪新聞回送總台為主。地方有線電視在法理基礎上可以自製新聞,也發揮一定程度的貢獻。但各自設立一台,基於人力和預算很難形成連成一氣的經營效果。

 

看看奧地利 想想臺灣

 

  台灣土地是奧地利三分之一。公共電視大概也不需要九個分台,連總台要生存都還有賴政策支持。但台灣高山美景和地方文化和社會生態也有不少多樣性。基於促進民眾更多彼此理解和守望公共事務,增進民主素質和文化品味,ORF怎樣經營地方台至少提供更多想像空間。

 

  或許以後,台灣公共色彩較濃的各媒體,得尋求更多合理可行又促進未來公共利益的方式來經營。如果從單一電視台來看,任何擴張都有很大經濟壓力。但從國家發展與國民素質提升來看,更積極投資公共媒體將帶動諸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