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新聞,注意到美國今年的大選新聞,與當年所受的新聞教育有些出入。過去的新聞採訪課程,一直規範記者要在公正、客觀、獨立、平衡等等精神下,為閱聽人作新聞報導的原則;但在現今傳媒中所報導的方向,卻不一定如此。使成形與發展都不甚久遠的傳播學系,面臨著實務與講堂上教科書上的理論有着相當的差距,其兩者之間的印證,受到極大的考驗;因為時代的變遷、與新媒體的竄起等因素,傳播學因此必須在客觀新聞報導的定義上,作更為精細的界說,或者要為現代傳播學注入一些新的概念,才能符合這個新的傳媒世代、及不同的社會脈動。
川普在美國今年的總統大選中,一直沒有受到傳媒公正的報導機會。傳媒也因此在選前大大的誤導了全球的閱聽人,這是百年的新聞教育一次很好的範例,值得從事新聞的教育者及工作者再三的省思、研究、檢討!
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由年前的兩黨的初選起跑時,兩位政黨呼聲最高候選人之一的川普,就不曾受到公平的報導待遇。在美國共和黨初選時,雖然川普在民意調查中領先,但傳媒對其許多政見和看法,不做較為詳細的描述,而他贏得共和黨初選後,媒體更是只挑其遭議的談話和政見(例如築千里高牆擋非法移民的狂想、仇視穆斯林以防範恐攻)報導,或是不厭其詳地敘述其億萬富翁的豪華生活,嘲笑他以富豪階級為富人減稅,幸災樂禍地報導共和黨領袖相繼離他而去、報導名女人站出來指責他的性擾案件,更直接懷疑川普的治國和外交能力,並提前預告他的當選將是美國的一場災難。使川普尚未當選,就已造成美國選民及國際上的恐慌。
所以後來川普多次指責CNN及美國的ABC、CBS、NBC、FOX等五大電視頻道的新聞報導都是騙子的行逕,可以看出他受媒體偏見報導之苦,不得不用粗俗的罵人詞句,來發洩他心中的不平。
但川普的民主黨對手希拉蕊,卻是自始就得到美國媒體較多的正面報導。除了久經非議的郵電門事件外,頂多是加上她身體有恙,及其夫婿早年的情色故事;一般來說傳媒對她的身世、教育、能力、風度等都持以正面態度報導,尤其在幾次辯論會後她所獲得的好評,都已被普遍認定她將當選。如此顯著的差異報導,正說明了美國傳媒仍以華府政治菁英為重,明顯認定希拉蕊必定是美國的棟樑之材、是美國政壇的優良商標,絕對比滿身銅臭氣的地產商人更懂得內政外交;這樣根深柢固的傳統觀念,當然使得希拉蕊獲得更多正面報導。所以在這場世紀性的美國大選過程中,真正報導的不是各層美國真正民意的顯現,而且美國媒體傳統又保守,及各個媒體人已深入腦際而不自知的偏見;這種帶着絕對主觀的報導,當然其結果是沒有符合美國的民意。
在美國大選開票的當天,實況轉播的各大電子媒體,當場都表達了難以置信的氣氛,到了選情出現結果時,也大多是以翻盤的語氣來形容當天的情景,這場大選使美國傳媒極富成見或偏見的普遍現象表露無遺。
川普當選後,美國傳媒才正式重新介紹他的各項政見,我們才有機會了解他的意思,及可能在將來帶給美國人的希望和改變的機會。川普的競選口號是「再造偉大的美國」,在美國國債日益增加、失業問題仍在、美國經濟回升緩慢無力、美國中產階段因產業外移造成年收入三十年不變的等情況下,美國不再是過去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家;最近十年更面臨著中共的崛起,及普丁領導下的俄羅斯有意無意的挑戰與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