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真實被尊崇 媚俗必遭拒絕

陳芳明

新聞工作是沒有桂冠的事業。報導真實是一種義務,而不是美德。然而,在一個庸俗而媚俗的時代,台灣新聞事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嚴峻。從前的傳播媒體,抗拒的是來自威權體制的干涉;現在要抗拒的則是來自消費社會的誘惑。這樣的誘惑,極為細緻而柔性,以漸進的、看不見的方式滲透思維,侵蝕人格,摧毀價值。新聞工作者被置放在消費社會的最前端,暴露在各種功利的、官能的召喚下。尤其在新世紀的台灣,媒體事業也不斷遭到各種政治意識型態的暗示與影響,報導真實已經成為拼命的事業。

今年平面媒體類送審的作品,也許不能視為豐收,但是入選的作品都彰顯了非凡的氣質。無論是文字的,或影像的,可以發現敬業的與專業的精神值得每位評審者尊敬。

準確抓住台灣社會的脈動與變化,是所有入選者的共同特色。台灣可能還未進入所謂的後現代社會,不過高度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徹底改造整個國家面貌。繁榮與災難的並置,高貴與恥辱的並列,往往在同樣的時間空間具體顯現出來。在兩極價值的緊張拉扯之際,新聞工作者如何拿捏真實的分寸,就成為最高的取捨與抉擇。

揭露社會不為人知的事實,既屬美德,也屬道德。我們見證到許多記者,長期在新聞現場觀察事實,蒐集資料,精確呈現第一手的真相。他們投注的心力,正在把這個社會漸漸失去的耐性與專注努力挽回,也正在對不斷日益受到輕忽的人道關懷施手拯救。他們貼近生活,更貼近生命。

我們也見證到新聞工作者,在耗費冗長時間從事報導之際,也從未放棄任何剎那時刻所發生的事件。他們在最短時間內捕捉的事實與影像,讓我們看到人性的輝光與脆弱,也讓我們發現社會的溫暖與冰涼。新聞已不再停留於平面的紀錄,而是昇華成為巨大力量衝擊次第遲鈍的心。

新聞事業帶給我們對台灣的許諾,並且也將這樣的許諾透過文字與影像一一兌現。使未見的與不見的生命經驗,藉由他們的洞見而真實呈現出來。真實受到尊崇時,媚俗必定遭到拒絕,他們的作品使我們學習到如何看待台灣社會,比現在已有的尊嚴還更具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