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委員:趙鏡涓〈召集人〉、馬國光、陳申青、盧非易、簡妙如
評審會議時間:九月十九日、十月二十四日、十一月二十一日
會議地點:清華大學月涵堂會議廳、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誠品信義店Library餐廳
第七屆卓新獎廣播類「新聞採訪報導獎」共報名26件,「新聞節目主持人獎」共報名17件。
第一次評審會議
第一次會議重點係決定評審方式。評審們討論決定,每一位評審委員都需聽過每一件作品,並依下表所列評分標準評分後,就每一獎項,勾選參賽作品總數之1/3為可進入初選之作品〈例如「新聞採訪報導獎」報名26件,即勾選8件,「新聞節目主持人獎」報名17件,即勾選5件〉。
評分項目 | 新聞採訪報導獎 | 新聞節目主持人獎 |
新聞力 | 30% | 30% |
企劃力 | 30% | 20% |
製作力 | 20% | 20% |
表達力 | 20% | 30% |
第二次評審會議
一、首先統計第一輪投票結果,得到2票〈含〉以上的作品,「新聞採訪報導獎」為13件,「新聞節目主持人獎」為9件。主席先徵詢出席評審,對1票的作品,有否特別推薦的意見,其他委員表示無特別意見,則以上述共22件作品通過初選。在進行第2輪投票前,針對通過初選的參賽作品,出席評審們進行討論。
新聞採訪報導獎
賣藥電台節目主持人的群眾魅力及社會責任:
◎「這是個讓人聽了不會想要中途轉台的作品,內容好聽、有趣、生動,令人印象深刻,探討的面向也很有意義。在訪談裡,讓聽眾了解賣藥台的過去與現在、賣藥台主持人的魅力何在?也反省到主持人的影響力應如何節制。」
◎「聽的出來,這不是一個為了參加比賽做給評審委員聽的節目,主持人不會試圖去說服或改變聽眾對賣藥台的想法,訪談的內容很自然、生動,它是對一般的聽眾在說話。」
警廣拼盤-警廣醫療網:揭開愛滋病神祕面紗:
◎「收聽廣播節目是很容易被干擾或打斷的,所以廣播節目要掌握兩個重點,第一要令人感動,第二對音樂的配置也很重要。這個作品,以上兩個重點都掌握到了。能讓愛滋患者說出心中的話,採訪的難度很高的,可以感受到廣播工作者的熱情及敬業。」
◎「採訪者言詞上偶有不自覺的優越和批判,讓我聽起來有一些不安,如果採訪者能把自己定位在傾聽者的角色會更好。」
那山裡人們…..系列:
◎「氣派夠大的作品,以聲音來傳達很好的思想及理念,令人印象深刻。」
◎「跋涉千里,工作的難度很高;對現場的生活聲音提供真實的紀錄,很難得。」
漁業廣場-從烏金興衰看台灣漁業系列報導:
◎「新聞性比較強,這是本屆少數我覺得可以讓聽眾獲得資訊的節目」
◎「專業性夠、新聞力強,不只是報導,可以感受到記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漁業電台的設備很難和一般商業電台競爭,在有限的資源下,廣播工作者努力將效能發揮到最大。」
消失中的天堂-台東美麗灣開發案啟示錄:
◎「資訊的平衡度不足,對兩面的意見沒有提供更完整的資訊,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秋決的沉思-死刑廢除問題面面觀:
◎「主題具有普世價值,照顧到的面向也很週延,對廣播的特徵能有效掌握,是一個平穩的作品。」
◎「探討的面向深刻,但失之於沉重。」
新聞百分百-小校向前走系列報導:
◎「是社區性的小品作品,關注的議題就是當地人所遭遇到的。」
窗外有「欄」天:
◎「對弱勢族群有深入的報導,訪問的層面周延,不用嘩眾取寵的方式處理,對社會氣象有正面的引導,值得肯定。」
◎「深刻、自然」
全國心發現:
◎ 「貼近地方的廣播,能和當地的民情人心相應,是地方人士關心的人和事;議題的廣度和厚度及執行的難度,雖然不能和大電台的大型節目的厚重相比,但卻能真正與當地聽眾相呼應。」
節目主持人獎
【漁廣海岸線】關心討海人系列:
◎「主持人的聲音不帶個人表演式的感情,也沒有詠嘆式的旁白,卻能營造出感動人心的氛圍;追蹤訪問,完整紀錄,是非常優秀的主持人。」
◎「對新聞事實的陳述流暢、新聞現場的紀錄完整,訪談對象周延,主持人不只是在做新聞報導,而是試圖以媒體工作者的角色協助漁民解決遭遇到困境,是一個有行動力的節目。」
這些人與那些人-1、大哥向前走 2、送愛到華聖:
◎「資深的廣播工作者,能結合地方的資源,對新聞議題深刻掌握,對新聞線索也有延續性的追蹤。」
四川強震 震盪跨海情:
◎「深刻、感人」
◎「面向周延、層次豐富,有四川當地民眾的參與call in,很有意思。」
教育單元系列報導-1、少子化風暴 2、再見!花教大:
◎「主持人經驗豐富,對教育問題的探討很深入,直指核心。」
◎「活潑」
◎「可以感受到主持人對廣播工作的熱愛」
新聞最前線-1、安心食品在哪裡 2、烙痕璀璨的家園:
◎「有即時性新聞力的一件作品」
經過充分討論後,評審委員們進行第二輪投票,選出入圍者。
二、第二輪投票結果:
「新聞採訪報導獎」五位入圍者分別為:
「窗外有欄天」(中央廣播電台)
「漁業廣場-從烏金興衰看台灣漁業系列報導」(台灣區漁業廣播電台)
「賣藥電台節目主持人的群眾魅力及社會責任」(望春風廣播電台)
「警廣拼盤-警廣醫療網:揭開愛滋病神祕面紗」(警察廣播高雄台)
「那山裡人們…」系列(慈濟傳播人文基金會)
「新聞節目主持人獎」五位入圍者分別為:
「教育單元系列報導-1、少子化風暴 2、再見!花教大」(教育廣播花蓮台)
「新聞最前線-1、安心食品在哪裡 2、烙痕璀璨的家園」(復興廣播電台)
「四川強震 震盪跨海情」(中央廣播電台)
「這些人與那些人-1、大哥向前走 2、送愛到華聖」(正聲廣播雲林台)
「【漁廣海岸線】關心討海人系列」(台灣區漁業廣播電台)
第三次評審會議
第三次廣播類評審會議於頒獎典禮當天上午,在誠品書店信義店6樓「The Library」舉行。因評審委員們已事先再重新聆聽過所有的入圍節目,且第二次評審會議時已充分交換意見,故直接進行投票,並同意採多數決。投票結果如下 :
新聞節目主持人獎
「四川強震 震盪跨海情」(詹婉如,中央廣播電台)得到1票
「這些人與那些人-1、大哥向前走 2、送愛到華聖」(梁明達,正聲廣播雲林台)得到1票
【漁廣海岸線】關心討海人系列」(陳彥臻,台灣區漁業廣播電台)得到3票。因得票過半數,【漁廣海岸線】關心討海人系列」在無爭議的情況下勝出。
新聞採訪報導獎
新聞採訪報導獎投票結果則無任何一件作品得票數能過半數,「漁業廣場」、「賣藥電台」、「窗外有欄天」、「那山裡人們…」系列及「警廣拼盤」各有青睞的評審。因票數分散,評審們就作品再次討論,評審們認為本屆參賽作品水準普遍提升,尤其在新聞採訪報導獎上看到很多優秀的節目,關心的議題及切入的角度也越來越多元,作品裡都聽到了專業與用心,所以入圍就是肯定。
「窗外有欄天」(中央廣播電台):
「深入現場,關懷弱勢,在新聞同業一片造假風中非常難得,值得肯定。比較可惜射有些部分稍嫌零碎。」
「漁業廣場-從烏金興衰看台灣漁業系列報導」(台灣區漁業廣播電台):
「漁業電台資訊來源多,任務清楚,專業度夠。」
「賣藥電台節目主持人的群眾魅力及社會責任」(望春風廣播電台):
「發揮廣播的特色,生動、活潑、有趣,會讓人想聽下去」
「不會讓人聽了想要中途轉台的報導」
「就是好聽」
「警廣拼盤-警廣醫療網:揭開愛滋病神祕面紗」(警察廣播高雄台):
「感受到新聞工作者的認真與專業,有關懷,有尊重」
「採訪難度最高的作品」
「可惜的略顯煽情」
「愛滋病已經到了去汙名化的階段,應該被當成慢性病來看待。採訪工作者如果能保持一點客觀的距離會更好」
討論再討論,新聞採訪報導獎在最後的決審階段,究竟什麼樣的作品可以勝出?評審們歸納出幾個重點,來作為最後決審的依據。
- 議題的選擇與表達是否切中社會的脈動?
2. 對資訊的搜集是否完整與正確?
3. 廣播是一個以聲音與聽眾互動的媒體,節目好不好聽很重要。
4. 廣播工作者的想法及態度,會顯現在對所蒐集資料的判讀及探討的角度上,也會在與受訪者或聽眾的互動中表現出來,而這些往往關係這篇報導的後續影響力。
接著進行新聞採訪報導獎第二次表決,投票結果:
「警廣拼盤-警廣醫療網:揭開愛滋病神祕面紗」(警察廣播高雄台)得到2票。
「賣藥電台節目主持人的群眾魅力及社會責任」(嚴玉霜,望春風廣播電台)得到3票,因得票過半數,勝出。
評審委員對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的建議:
廣播類獎項目前分為「新聞節目主持人獎」及「新聞採訪報導獎」,評審們指出目前廣播界記者通常身兼製作、採訪、主持數職,因此目前獎項的分類無太大實質上的意義。另外目前獎項的分類方式造成專題報導容易勝出,而即時新聞通常會被犧牲。另外許多地方性的新聞報導雖然十分出色,但很難拿來與大電台的全國性議題做比較。故評審們建請卓新獎基金會董事會考量,是否重新規劃廣播類獎項,將原先的「新聞節目主持人獎」及「新聞採訪報導獎」併為一項,並增設「即時新聞報導獎」及「地方社會服務獎」。(備註:以上建議已於97年度第四次董事會中反映,董事們將本案交由評審執行委員會討論並提出建議方案,若有變動,將會公佈於第八屆卓新獎獎勵辦法)
第二次分組會議時,評審委員們將對作品加以討論,充分交換意見後,對通過初選作品進行第二輪投票,依得票數選出入圍者〈每一獎項不超過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