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5日,印尼惟二的英文報紙之一Jakarta Globe(雅加達環球報)發行了最後一份日報,結束了持續七年的紙本刊物;短短不到半年,另一份英文報紙Jakarta Post (雅加達郵報),也在2016年4月24日停止發行周日版。至於其他印尼文紙媒,也面臨縮版,或人力整頓的命運
這些事情碰巧發生在我剛到雅加達,還在網路媒體Rappler Indonesia實習的期間,而就在短短這兩年內至今,印尼的網路媒體持續蓬勃發展,新媒體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除了早就稱霸網路新聞界,以即時新聞速度的Detik.com (點滴網),還有像是Coconut Jakarta,在香港、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都有分部,以奇聞軼事、輕鬆趣聞為主,但不定時也會有如雅加達非法性交易等深入的專題報導。接著源自於加拿大的Vice,也進入印尼,成立了Vice Indonesia,以新聞專題影片為主,除了人物、文化,也報導政治專題新聞。
而印尼本地,也有與Rappler合併的IDN TIMES,和專攻政治分析的Asumsi,都是網路源生新聞媒體,而各種新媒體,其實定位也不一樣,以我過去曾經實習的媒體Rappler為例,Rappler的總部在菲律賓,比起總部,印尼的人力和資源相對比較少,因此產出的新聞就以議題分析為主,同樣一場記者會,當其他媒體在報導事件本身時,Rappler已經找好專家分析事件,不與其他媒體搶快,反而在記者會結束時,同步發表。另外這些網路媒體的溝通方式,及發稿方式也相對彈性,通常一周只會進入辦公室一天,其他時間,若需要開會則通過視訊及社交媒體。
面對這些網路媒體,印尼的傳統媒體在這幾年也積極轉型,電視媒體與全球趨勢一樣,皆成立了社交媒體部門,以我前東家為例,社交媒體部門不僅另闢自己的節目,型態與電視大相逕庭,以與網友互動為主。
同時像是宣傳方式和新聞影片的呈現方式,也都與電視新聞的大不相同。像是影片的文字字體較大,讓網友看影片時不一定要播出聲音,還有善用卡通動畫與主播互動,重大新聞臉書直播等等。
而電視媒體本身也得與時俱進,像是日前哈利王子和梅根的皇室婚禮,就有電視台直接讓虛擬動畫馬車開進新聞攝影棚,讓主播坐在馬車上報新聞,另外日前播報印尼火山噴發新聞時,也在攝影棚內做出虛擬火山,且火山還能和主播有所互動。巨型的3D虛擬動畫,早已成了印尼各新聞電視台,比拚的重點,而目前也尚未有評論新聞綜藝化的批評。
另一方面,即時新聞,更是要與網路媒體搶快,但也因此會發生一些錯誤,像是幾個月前雅加達發生地震,電視台搶快播畫面,卻播出了一段船隻上所拍的搖晃畫面,有失新聞專業。
面對人們接受新聞資訊的平台,逐漸從電視移至網路,世界各國的傳統媒體都在想對策因應,不僅要面對流失觀眾,還有網路媒體分刮了廣告收入,要怎麼生存和轉型,印尼各電視台和報業,都在不斷思考。另一方面,快要走入歷史的中文報社,更是有如風中殘燭,隨時可能關閉,關於在印尼的華文報業,有待下一篇好好討論了。

李宗憲,喜歡聽故事、記錄故事,講故事。熱愛新聞工作。曾擔任印尼Metro TV華語新聞製作人、《聯合報》影音新聞部記者,菲律賓媒體Rappler實習記者。曾採訪台灣空難、太陽花學運、高雄氣爆、雅加達選舉、印尼LGBT及難民等議題。現居馬尼拉,繼續挖掘故事。

我們需要瞭解媒體。媒體就是環境、就是文化!
歡迎訂閱「卓越新聞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