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評審會議

會議日期:民國一○二年九月四日(三)14:00—16:00
會議地點:清華大學台北辦事處會議廳(台北市金華街110號1樓)
出席評審:陳順孝老師、林照真老師、王毓莉老師、李淑娟老師
請假評審:管中祥老師、陳炳宏老師、鍾起惠老師

平面組決定請陳炳宏老師擔任平面組召集人。

本次會議決定平面組給分標準、作業時間,以及下次評審會議舉行的時間地點。

評分原則如下:

(一)每件作品皆須給分,評分方式為1至10分(10分為最高分),並於10/12日中午前將評分表格回傳給基金會秘書處,由秘書處統計出各獎項分數序位。

(二)複審時就初選選出之作品進行討論,決定入圍名單。

第二次評審會議

會議日期:102年10月14日(星期一)下午7:00
會議地點:清華大學月涵堂二樓會議室(北市金華街110號2樓)
出席評審:陳順孝老師、林照真老師、管中祥老師、王毓莉老師、李淑娟老師、陳炳宏老師、鍾起惠老師

國際新聞報導獎:

在此類目獎項裡,評審們討論到的作品分別是評分排序前六名的:「直擊 星馬泰服務力拼出競爭力 東協大躍進」、「紛分和合」、「一顆石頭改變全世界」、「三星滅台計畫」、「美國經濟復甦為何救不了底特律」與「印度達米妮之死」六篇報導,前三篇評審共識度非常高,因此前三篇確定進入入選名單。

接下來評審們則針對「三星滅台計畫」、「美國經濟復甦為何救不了底特律」與「印度達米妮之死」這三篇報導進行討論。評審們點出對於國際報導獎的期待-希望在國際新聞報導中可以出現台灣的觀點,或是藉由國際報導能帶給台灣一些啟示。但也有評審持不同意見,並進入內容難易程度的實質討論。

「三星滅台計畫」這篇報導採訪困難,議題與台灣關係密切,可讀性極高。但也有評審認為,由於多個受訪對象未能出現真實姓名,難免影響報導的可信度。不過,仍有評審認為,雖然三星議題的報導中對採訪對象刻意匿名,這個議題依然重要與吸引人閱讀。

依照評審對於國際新聞報導獎的期待,「美國經濟復甦為何救不了底特律」這篇報導相對於「三星滅台計畫」,報導所帶來的啟發相較之下沒有那麼明顯。再就採訪難度來說,「三星滅台計畫」的採訪難度似乎高於「美國經濟復甦為何救不了底特律」這篇報導,於是「三星滅台計畫」入選。

「印度達米妮之死」這件作品之所以受到重視,評審認為,台灣罕見媒體進行這項議題的親身報導。該報導的優點在於實際走訪,並能從性別、宗教等不同角度探討。

因此,評審決定入選的五件作品分別為:

 

新聞評論獎

在此類目獎項裡,評審們討論到的作品分別是排序前五名的:「大屋頂中國:深水區思維」、「衛生春秋-傾斜的健康天平」、「讓政治歸政治、統計歸統計」、「淚流滿面的媒體時代」、「《服貿》爛透了?沒錯!這就是「自由貿易」」等五件作品。

針對「大屋頂中國:深水區思維」這項作品,有評審認為,參賽者在報名此獎項前已經推出相同於社論的書籍,這點讓評審有點猶豫,無法清楚明白參賽者報名評論的內容跟書籍的關係。就內容而言,評審認為作者還是秉持著過去對於兩岸關係的觀點,創新性較少;但就社論文章來說,作者能從自己的觀點出發,其推論、寫作與邏輯部分,都已在水準之上。而且「深水區思維」更已實際影響兩岸政策,作者也有繼續延伸「深水區思維」的思維,因此入選。

另一篇作品-「淚流滿面的媒體時代」,有評審認為該系列評論的文章看不出其中的關聯性和整體性;但另有評審認為此列評論以廣義的角度來說,還是著重於談論與媒體、網路有關的議題,聚焦自由與正義,因此入選。

關於「《服貿》爛透了?沒錯!這就是「自由貿易」」這部評論作品,評審認為該篇長文特色在於作者能以自由貿易的基本觀念,深入批判服貿協議,因而入選。

經由討論,入選作品共有五篇,分別為:

 

專題新聞獎

討論到的作品依其分數順序分別為: 「台灣又窮又悶背後的秘密」、「公路正義-盼在轉彎處遇見文明」、「台灣黑狗兄的全球戰爭」、「為青年尋路:拼出頭路」、「十二年國教關鍵時刻」、「台灣人在滿州國」與「台灣綠食堂」這幾件作品。

前三件作品評審一致認為具有入選水準,因此「台灣又窮又悶背後的秘密」、「公路正義-盼在轉彎處遇見文明」、「台灣黑狗兄的全球戰爭」這三件作品確定進入入選名單。

接下來討論「為青年尋路:拼出頭路」與「十二年國教關鍵時刻」這兩篇報導。「為青年尋路:拼出頭路」的報導蒐集許多案例,可以讓讀者了解知識下鄉的影響。評審們認為,這些故事並非設計而來,而是實際發生的真實案例。但是若和「十二年國教關鍵時刻」相比,多數評審認為「十二年國教關鍵時刻」的報導相對較為深入,該報導從現象面談起,內容深入家長心態,並能兼顧政策的分析討論,到最後的解決方案,均有完整報導,因而入選。

至於「台灣人在滿州國」這篇報導,評審間的看法不一。雖然有評審認為作品題材新鮮、故事生動,但是報導內容範圍較小;也有評審建議內容可以和台灣做對照。

最後,多數評審認為「台灣綠食堂」這個作品,指出台灣的黃豆食材和國際黃豆間的差異,文章也提到台灣雜糧供應從過去到現在的整個落差與變化,報導精細,因此決定入選。

經過討論,專題新聞獎入選的作品為:

 

即時新聞獎

在此獎項裡,分數排序前六名的有:「大埔事件與土地徵收」、「廢墟中的紅色身影」、「埔里小農與瓶裝水工廠的戰爭系列報導」、「一字之差!會計法覆議烏龍修法歸零」、「小額不退款 政府A人民退稅錢 今年修法全都退」與「華光社區違建戶被漠視的人權報導」。因此,評審聚焦討論這六件作品。

「大埔事件與土地徵收」、「廢墟中的紅色身影」、「埔里小農與瓶裝水工廠的戰爭系列報導」這三個作品在評審一致表決下,確定進入入選名單。

關於「一字之差!會計法覆議烏龍修法歸零」這個作品,評審們認為這個報導的優勢在於獨家性,媒體能即時發現問題,因此入選。

接下來討論到「小額不退款 政府A人民退稅錢 今年修法全都退」與「華光社區違建戶被漠視的人權報導」這兩個作品。有評審十分讚賞「小額不退款」的報導議題,也認為符合即時新聞的要求。但也有評審認為,「小額不退款」的報導相較其他作品,影響範圍較小。而「華光社區違建戶被漠視的人權報導」這個作品,除了在處理報導方式獲得評審的青睞之外,評審認為該作品報導真實,領先其他報紙,因此入選。

經過討論,即時新聞獎入選的作品為:

 

調查報導獎

在調查報導作品中,經過統計得分前六名的分別是:「我買了國家公園!?」、「誰殺暸澎湖灣?」、「揭開偽米粉真相系列調查報導」、「要命的恐怖食材」、「八任總統都搞不懂得核四」與「課稅、減課,老師不見了!」。

其中「我買了國家公園!?」、「誰殺暸澎湖灣?」、「要命的恐怖食材」與「八任總統都搞不懂得核四」這四件作品,評審皆認同這四部作品進入入選名單。

對於「揭開偽米粉真相系列調查報導」這件作品,有評審就這部作品是否獨立作業的問題提出討論。由於上下游新聞市集在報導偽米粉時,同時也與消基會一同召開記者會,有評審表示不明白這樣的文章是否仍為調查報導。但也有評審以自己的認知提出解釋,上下游新聞市集是自主報導,唯在發佈時才與消基會合作,所以此篇報導是上下游獨立作業。於是該作品在無疑義的情形下入選。

至於親子天下的「課稅、減課,老師不見了!」這個作品,評審認為這篇文章做了很多的統計,真正把老師的問題給找出來。該篇報導專題性十足,唯調查部分尚有努力空間。

經過討論,最後評審們決議出調查報導入選的作品為:

 

第三次評審會議

會議時間:2013年11月21日(四)晚上7:00
會議地點:卓越新聞獎基金會2樓會議室(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10號2樓)
會議主席:陳炳宏老師
出席:陳炳宏老師、陳順孝老師、林照真老師、王毓莉老師、李淑娟老師、鍾起惠老師、管中祥老師

調查報導獎

評審們依照入選名單中投票分數前四高的作品: 「我買了國家公園!?」、「誰殺了澎湖灣?」、「八任總統都搞不懂的核四風暴」與「揭開偽米粉真相系列調查報導」進行討論:

天下雜誌的「我買了國家公園!?」這個作品,評審們一致認為揭露國家公園需要勇氣與鼓勵,美中不足在於該報導的部分內容,並未超越一般新聞報導。

商業周刊的「誰殺了澎湖灣?」作品,文章內容訪問周詳,也是佳作,但多名評審認為這個作品比較傾向深度報導,調查性較弱。

「八任總統都搞不懂的核四風暴」有評審認為文章作品寫得非常完整,作者完整地收集了所有資料,並有獨具的數據來源,這點頗讓評審讚賞。但是相反的是,文章中的數據依然有限,文章較缺少新的突破點。

至於「揭開偽米粉真相系列調查報導」,評審們認為上下游在報導這個議題上,開啟台灣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實為一篇有真知灼見的調查報導。因此上下游新聞市集的「揭開偽米粉真相系列調查報導」,獲得今年度調查報導獎的殊榮。

 

即時新聞獎

評審們討論「即時新聞」的精神,認為即時新聞的性質:新聞事件為自發,並非由媒體主動發掘。評審並舉去年的即時新聞事件-「台大愛滋器捐事件」當作案例討論,台大愛滋器捐事件本身為突發的重要新聞,這樣才與「即時新聞」的精神相呼應。「即時新聞」的重點就是要看媒體在第一時間、時間壓力極大的情形下進行報導,其報導觀點是否仍具有完整性,同時亦著重報導突顯的影響性。

以新聞時間點來討論的話,評審們認為在本屆入選的五件作品中,「大埔事件與土地徵收」、「廢墟中的紅色身影」與「華光社區違建戶被漠視的人權報導」這三件作品的新聞時間點是可以預先知道的,較不是突發新聞,因此相較於這三項作品,「一字之差!會計法覆議烏龍修法歸零」就較能突顯出其即時新聞的特性。而「埔里小農與瓶裝水工廠的戰爭系列報導」就報導的時間點來看,則是一個較不具時效性的議題。

至於在作品特色部分,評審認為「大埔事件與土地徵收」的優點在於每天堅持追蹤,實在不容易。但是回歸即時新聞獎的精神來看,這項作品比較不像即時新聞報導。

「埔里小農與瓶裝水工廠的戰爭系列報導」優點在於,此篇報導揭露地方招商卻危及農業與土地。就報導方式來說,也較不符合即時新聞的標準。

「華光社區違建戶被漠視的人權報導」,優點在於報導完整,每天都有新的事件見報,顯見記者平常在追這個新聞議題上面,厚度是夠的。唯美中不足之處,也是因報導性質與即時新聞不同。

至於聯合報的「一字之差!會計法覆議烏龍修法歸零」是報導新聞事件發生當天的新聞,是一篇報導完整的即時新聞。聯合報能找到新的問題角度報導,使得「一字之差!會計法覆議烏龍修法歸零」的問題,能因媒體報導更加顯現。

評審們依照即時新聞的報導性質與報導內容,對於以上五件作品進行討論後,認為「一字之差!會計法覆議烏龍修法歸零」作品,其報導性質符合即時新聞的精神,而且報導內容也獲得評審讚賞,因此確定獲得第12屆即時新聞獎。

 

國際新聞報導獎

評審們依照入選的五件作品: 「直擊星馬泰服務力拼出競爭力東協大躍進」、「紛分和合」、「一顆石頭改變全世界」、「三星滅台計畫」與「印度達米妮之死」,給予名次統計,計算出前兩名並針對各作品進行討論,前兩名分別為「直擊星馬泰服務力拼出競爭力東協大躍進」與「紛分和合」。

評審先針對近幾年參賽的國際新聞報導提出一些看法,認為國際新聞要有自己的觀點十分不容易,因此,評審在針對新聞報導獎所欲突顯的特色部分,提到了兩點:報導要能深入。有評審認為應有台灣觀點,也有評審持不同意見。

「印度達米妮之死」這件作品,其優點在於記者實地走訪印度,帶給閱聽眾第一手來自於印度的觀察,評審認為報導可以再深入。

「三星滅台計畫」這件作品的優點在於採訪團隊非常辛苦,不但訪問許多在職的三星員工,也掌握一定的內部資料,但過多的匿名受訪還是被認為會影響作品的可信度。

「一顆石頭改變全世界」這件作品,是一個關於能源的議題報導,採訪團隊很辛苦到當地採訪。評審讚賞該作品的鋪陳的確具有吸引讀者閱讀的力量,但是也認為其報導手法過度正面,對於可能牽扯到的環保議題較無著墨。

「直擊星馬泰服務力拼出競爭力東協大躍進」這件作品在討論的過程中,有幾個評審認為該作品可能有觀點上的爭議。因為在談到新加坡時,報導多著墨於賭場;泰國則是著墨於文創。評審們認為新加坡觀光成功的因素很多,泰國也不單只有文創,這樣的報導會顯得內容不夠深入。但也有評審認為,「直擊星馬泰」能以系統性方式帶出採訪資料,正好回應了台灣目前的某些需求。

至於「紛分和合」這個作品,評審認為該作品報導捷克等歐洲國家的族群特色,很能搭配台灣的心理因素,讓在台灣的我們頗有眼界一開的感覺,原來地球上很多國家都存在著分合的問題。評審讚賞最後報導敘述深入人心,也肯定作者深入地方採訪的努力。但也有評審認為該作品的文字報導結構較為鬆散,是作品美中不足之處。

最後評審們針對「直擊星馬泰服務力拼出競爭力東協大躍進」與「紛分和合」這兩件作品進行最後的討論。評審認為,以前在看新聞專題報導時,只會看文字與故事的切入點,比較少在意攝影作品與文章搭配的關係。但是這次經典雜誌的「紛分和合」作品,照片與文字搭配得非常好,這一點在「直擊星馬泰」報導中卻未能看到。而在報導格局部分,「紛分和合」文章呈現的格局,明顯大於「直擊星馬泰服務力拼出競爭力東協大躍進」。

最後,評審對於「直擊星馬泰服務力拼出競爭力東協大躍進」與「紛分和合」進行投票表決後,選出「紛分和合」做為國際新聞報導獎的得獎者。

 

新聞評論獎

評審們依照入選的五件作品進行討論,評審們認為「衛生春秋-傾斜的健康天平」這個評論作品可能因為專欄限制了字數,使得文章較為短小,觀點與議題類型也較難統一。

「讓政治歸政治、統計歸統計」的社論,評審認為該作品的優點為社論具有時事概念,文章中看得出作者花費的心力。唯美中不足之處在於文章論述與作者去年文章過於相似,而引起一定的討論。

「大屋頂中國:深水區思維」這項作品,計審認為優點在於作者在文章中秉持著一貫觀點,並且持續深耕於社論寫作。但是評審們較傾向新聞評論獎應與新聞時事相關,此作品略為可惜。

評審們認為「淚流滿面的媒體時代」系列評論,文章中呈現出作者的想法、感覺與意見。此外,作品也出現旁徵博引與超連結等網路的表達方法,卻較不像是評論文章。評審認為本項作品的優點是文字犀利、觀念精準,但是作者評論文章的切入角度過於相似。

最後由「淚流滿面的媒體時代」與「《服貿》爛透了?沒錯!這就是「自由貿易」這兩個作品進行投票表決。一度有評審提出今年評論獎從缺的建議,但是多數評審們認為,參賽的評論作品整體表現頗佳,沒有到必須從缺的地步。再加上評論獎在新聞獎項中十分的重要,還是具有鼓勵的作用,因此重新進行投票。

經過投票後,「《服貿》爛透了?沒錯!這就是「自由貿易」贏得本屆新聞評論獎。評審們認為,一般的評論都著眼於兩岸政治、經濟關係的面向去討論,但是「《服貿》爛透了?」卻能拉開視野,從歷史脈絡、與新自由主義的角度審視批判,值得肯定。

 

專題新聞獎

在專題新聞獎部分,評審們針對分數在前三名的「台灣又窮又悶背後的秘密」、「台灣黑狗兄的全球戰爭」與「十二年國教關鍵時刻」這三件作品進行討論。

有評審認為,「十二年國教關鍵時刻」這項作品將12年國教未來可能會影響的問題非常仔細的報導出來,同時也訪問很多家長,勾勒出很多家長的心態,將不同層面的聲音反映出來,是這篇作品的優點。但是也有評審認為這篇文章的立場觀點較偏向教育部,作品編排過於龐雜,評審建議未來文章內容可以聚焦在某一點上進行討論與報導。

「台灣又窮又悶背後的秘密」這件作品,其優點是這個作品議題十分重要,評審們讚賞報導者是先針對複雜的數據進行分析後,才在文章中具體呈現,認為是一篇困難度較高的分析寫作。唯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文章中對於”窮”解釋得很好,但是對於”悶” 的解釋卻不夠,報導的篇幅也比較少。

評審認為「台灣黑狗兄的全球戰爭」點醒讀者,台灣雖因為全球化,漸漸喪失自己的位置,卻仍有一群底層的小業主們默默打拚。評審認為本報導的優點是從台灣本土拉到全球的現象,能將襪子寫得兼具地方與世界觀,十分吸引讀者,這點也獲得評審們的讚賞。

評審們接著就「台灣又窮又悶背後的秘密」與「台灣黑狗兄的全球戰爭」這兩件作品進行投票。結果是「台灣黑狗兄的全球戰爭」以4比3的票數獲得今年度的專題新聞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