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項

得主

入選作品

即時新聞獎

一銀 ATM被駭系列獨家報導
經濟日報 105.07.12-105.07.26
邱金蘭、郭幸宜、楊筱筠、夏淑賢、陳美君

作品簡介:
本作品率先從金管會掌握第一銀行ATM在沒有提款紀錄的情況下離奇短少七千萬元之消息,於 7/12做出獨家報導,引起各大媒體跟進,並連續數日以大篇幅繼續追蹤此跨國盜領案件之發展。

一銀 ATM被駭系列獨家報導/經濟日報/邱金蘭、郭幸宜、楊筱筠、夏淑賢、陳美君

華航罷工系列報導/端傳媒/陳虹瑾、呂苡榕、李志德

世紀之握「馬習會」/聯合晚報/何振忠、黃國樑、李  春、汪莉絹、林以君

英國脫歐後 你不認識的新世界/今周刊/楊卓翰、楊紹華、鄧麗萍、蔡曜蓮、周岐原

雄三飛彈誤射/中國時報/呂昭隆、周思宇、曹明正、郭韋綺、朱真楷

國際新聞報導獎

緬甸大選系列報導
端傳媒 104.11.04-104.11.09
林怡廷

作品簡介:
作品包含五篇報導,用政治與社會的觀察視角,以邊陲、中心、音樂、族群、現場即時等不同切面進行報導,紀錄緬甸此次歷史性大選,也呈現該社會隨著民主轉型而來的種種重要變化。

德國的世紀豪賭/商業周刊 104.11.05-104.11.11/劉致昕、吳和懋、楊少強、劉佩修

緬甸大選系列報導/端傳媒 104.11.04-104.11.09/林怡廷

【歐洲難民困境】漂泊的國家.漂泊的人/報導者 105.01.27/林禹瑄

最創新的童話國/商業周刊 105.06.09-105.06.15/吳中傑、楊少強、陳筱晶、孫秀惠

新聞評論獎

產業轉型再造新思維
經濟日報 105.01.25-105.07.21
林宏文

作品簡介:
八篇社論以兩大主題為方向:一是台灣產業如何轉型與升級,二是對政府產業政策的針貶與建議。前者透過各項重大新聞事件,先定義出產業所面臨的問題,分析經營者可能的盲點與疏失,再提供具體建議。後者針對重要施政方向,期許政府審時度勢,排除投資障礙及法令限制,以政策工具引導資金進入實業投資。

台灣的危機-反應太急、思考太淺、容忍太少/工商時報/于國欽

務實有效進行租稅改革/經濟日報/黃耀輝

產業轉型再造新思維/經濟日報/林宏文

TPP評論兩則/焦點事件/孫窮理、林靖豪、何友倫

專題新聞獎

人瑞大調查-超高齡社會的使用說明書
聯合報 104.10.12-104.11.03
魏忻忻、江慧珺、陳雨鑫、鄧桂芬、黃安琪

作品簡介:
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65歲以上,本報導針對百歲人口進行問卷調查,並深度訪談約30位人瑞,凸顯「老老照顧」、長照服務片斷化及量能不足等問題。系列報導涵蓋個人準備老後、檢視政府長照政策、高年級實習生、銀髮產業、青銀共創等面向。

人瑞大調查-超高齡社會的使用說明書/聯合報/陳雨鑫、魏忻忻、江慧珺、鄧桂芬、黃安琪

「結痂的八仙」追蹤報導/聯合報/陳皓嬿、許伯崧、李奕昕、朱麗禎、章凱閎

體檢台灣媒體/端傳媒/呂苡榕

真食餐桌/經典雜誌/蔡佳珊、諶淑婷

繁星十年,翻轉大學路/天下雜誌/林倖妃、程晏鈴、王珉瑄

台灣哥倫布大亞洲戰略/商業周刊/林俊劭、康育萍、趙維孝、劉佩修

蚊子館怎麼滅?/聯合報/鄭朝陽、郭政芬、王慧瑛、陳雅玲、鄭維真

「急診人生」新聞遊戲及系列報導/報導者/陳貞樺、蔣宜婷、吳泰輝、吳政達

調查報導獎

「看見高雄土地傷痕」調查報導
報導者 104.12.16-105.04.27
鄭涵文、陳貞樺、陳怡樺、何榮幸

作品簡介:
本報導分走高雄楠梓與旗山,揭露楠梓地區長期受石化業嚴重汙染,保守估計需耗費100億元及二三十年才能完成汙染整治。旗山地區則遭不肖業者傾倒鋼鐵業廢棄物,業者謀取暴利,土地卻走向死亡。調查採訪歷時半年餘,並以數位互動方式讓讀者更容易瞭解調查過程與結果。

新屋大火週年系列報導/報導者/房慧真、蔣宜婷

「看見高雄土地傷痕」調查報導/報導者/鄭涵文、陳貞樺、陳怡樺、何榮幸

他是神操作,還是獨裁者?/今周刊/楊卓翰、楊紹華、黃煒軒

王雪紅假公益真投資/公益挪錢術/獨立記者/姚惠珍

超商香蕉的全球化戰爭/天下雜誌/呂國禎、程晏鈴、司徒嘉慧、林承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