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李偉倫、林以君、蕭新煌、李美賢

「2016亞洲華文新聞專業論壇」馬來西亞場邀請《當今大馬》中文版新聞編輯李偉倫分享馬來西亞近年的媒體發展,李偉倫表示,政治海嘯後的馬來西亞,迎來了媒體最冷的寒冬。

本場次由蕭新煌教授主持(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與談人則邀請到李美賢教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兼主任)、林以君(聯合報政經中心撰述委員),現場有十分精彩的討論與對話。

李偉倫:政治危機引起網媒危機

政治危機如何影響媒體發展?馬來西亞近年來的媒體發展,與馬來西亞日漸緊張的政治情勢息息相關。2013年變天失敗的馬來西亞,政治上的不穩定性,加上2015年爆發的政治新危機,讓現任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大動作剷除異己,也限制新聞自由。同時,一些親執政黨的商人也順應納吉政府的政治需求,前仆後繼地進入新媒體戰場,意圖製造對執政黨有利的言論。當政治勢力高度介入新聞領域,馬來西亞的媒體新聞自由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李偉倫分享去年馬來西亞的政治發展,他表示,納吉保留煽動法令,更以法令控制異議份子,甚至查辦媒體。2015年爆發的馬幣26億政治獻金醜聞案,更讓納吉為了保住權位,不惜以高壓手段對付媒體。納吉嘗試從四面楚歌的政治危機中反擊,開除多位異議部長、封鎖異議網站,更準備修法管制網路媒體。

政府之所以將矛頭指向網媒,也與網媒對政府醜聞窮追不捨有關。根據李偉倫觀察,在政治壓力下,馬來西亞的國、英語主流媒體都對政治醜聞冷待,或是選擇性處理的方式,藉此配合執政黨領袖。只有網路媒體與華語主流媒體全員盡出,對政治人物展開問責。也正因為網媒在各大場合不斷要求納吉回應醜聞,成為政府的眼中釘,甚至被禁止採訪政府活動。

李偉倫指出,雖然馬來西亞媒體長期面對政府的打壓,但今年面對的挑戰卻比以往更加嚴峻,「網媒一向被視為馬來西亞僅剩的新聞自由淨土,但政府的魔掌已伸至網路媒體」,一向大膽報導,揭露弊端的馬來西亞網路媒體如《砂拉越報告》與《內幕者》都遭政府查辦、封鎖。其中《內幕者》長期批判納吉政府,在馬來西亞深具影響力,仍難逃政府刻意圍堵,最後被迫關閉。他也認為,《內幕者》不會是唯一的犧牲者,往後會有更多的媒體在政府日漸緊縮的政策下陣亡。

馬來西亞政府修法管理網媒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李偉倫提及,馬來西亞的媒體工作者非常擔心政府將採納「新加坡模式」來限制網媒。新加坡針對媒體管制有諸多措施,包括採取網媒登記制,由媒體發展管理局發出「網絡服務與內容供應商執照」來監督媒體,範圍可以擴及報紙、電視乃至網絡輿論。另外也規定網媒與部落格都需註冊,且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撤除管理局要求撤銷的內容。

李偉倫強調,這些尚未通過的法律,如陰影般籠罩在網媒的上空,通訊及多媒體部長甚至放話要封鎖「詆毀國家領袖的網站」,這些法令一旦通過,將會影響網媒獨立報導的能力,甚至決定網媒的生存。

種族問題製造民主危機,亦成為媒體難題

右為林以君

聯合報政經中心撰述委員林以君先生曾到馬來西亞觀察大選,他表示,馬來西亞有意學習台灣民主轉型的過程,「改朝換代,告別腐敗」等口號也不斷出現,可惜散佈改革種子的人很多,卻沒有萌芽的條件。他分析原因仍在於複雜的種族問題,歷史裡的種族暴動與種族間長遠埋下的不安種子,使馬來西亞人民難以共同對抗政府。

而馬來西亞開始推行「新經濟政策」,包括多數公職保留給馬來人、企業的股份至少有30%必須是馬來人持有、大學錄取給予馬來人名額保障等等,這項以種族為劃分的政策,原先希望消弭各種族間的經濟差異,但卻加深種族之間的不信任。

右為李美賢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李美賢分析,馬來西亞的政治現況、民主轉型是政治鬥爭下的結果。但她直言,在鬥爭縫隙下才得以存活的民主制度,是個不完整的體系。李教授指出,今日仍有很多管理媒體的惡法仍未被廢除,這也成為政府打壓媒體以鞏固權力的重要工具。此外,馬來西亞缺乏解放意識的民主化,也欠缺長久發展的公民意識,在馬來西亞特殊的族群政治下,更加深了族群界線。李美賢最後也指出,《當今大馬》作為第四權的角色,對今日的馬來西亞來說格外重要,如何提供族群間溝通與對話的管道,也是《當今大馬》能嘗試扮演的角色。

身為馬來西亞最具影響力的三語網媒,《當今大馬》要如何處理種族議題?李偉倫強調,《當今大馬》為了打破種族藩籬,在編輯上採用共同作業的模式。《當今大馬》三個語言的編輯室是相通的,編輯會彼此溝通、分享訊息,也會共同決定明天要採訪的內容。

「所有的議題都是開放討論的,這樣才能把群體的觀點傳遞出去」,李偉倫表示,每個族群都有自己關心的新聞,但這樣的差異性卻讓雙方更難以對話,因此《當今大馬》嘗試以多元族群角度來看每個問題,也不斷倡導跨群體的新聞,期望讓馬來社會與華裔社會互相溝通。

李美賢則進一步提問,《當今大馬》的臉書專頁,常常會看見民眾充滿種族煽動與歧視的留言,並無助於馬來西亞族群的和解,《當今大馬》要如何解決這樣的現象?對此,李偉倫說,自由與管制是兩難的,要如何在管制言論的時候同時讓閱聽眾享有發言的權利,是《當今大馬》不斷在尋找的平衡。

《當今大馬》撐起馬國的網媒大旗

在《內幕者》熄燈後,馬來西亞僅剩《當今大馬》與《馬來郵報在線》是原生新聞網站,李偉倫說,《馬來郵報在線》為親納吉的商人所擁有,擁有濃厚政治色彩,因此《當今大馬》可說是唯一一家沒有政治背景的網媒。

納吉政府大動作地想要收編多家新聞機構,傳出《當今大馬》也在名單之列。《當今大馬》的下一步為何?李偉倫表示,《當今大馬》的兩位創辦人總編輯顏重慶與執行長詹德蘭持有多數股份,前任與現任職員也是股東,以確保編採獨立。面對政府的收購意願,兩位創辦人也堅決聲明,《當今大馬》將拒絕外來勢力的介入,無畏無懼地公平報導。

李偉倫也引述《當今大馬》創辦人顏重慶的話,「言論自由就像擠牙膏,只要擠出來,它就很難被收回去。這正是我們嘗試做的事情。」面對寒冬中最冷峻的時刻,《當今大馬》也只能揮舞著獨立媒體的旗幟,讓馬來西亞人繼續享有自由的新聞與資訊。

主講人簡介

李偉倫先生

馬來西亞原生新聞網站《當今大馬》中文版新聞編輯,美國IVLP國際訪問者,2012年以〈峇南水壩三部曲〉獲得馬來西亞人權委員會新聞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