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新攝影獎非常值得共襄盛舉!

蕭嘉慶

今年的卓新獎攝影類別的最後得獎成果,是相對理想的。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得大獎的單張或系列作品的確都有過人之處,都獲得評審的一致讚揚。然而,今年的單張作品平均水平比去年弱一些,系列作品則持平。

為了增進參賽者或創作者對卓新攝影獎評審過程的理解,也為了連結更多的參賽情感,今年的評審團和主辦單位經過審慎評估,決定公開複審的評審過程,也就是開放現場觀賞,其結果是現場爆棚、過程耳目一新,現場參與者的熱情很高,三位評審張照堂、沈昭良和蕭嘉慶的對話品質都不在話下。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進入決選的所有作品,無論單張或系列,分別獲得指定老師的文字評析,張照堂寫單張、沈昭良寫系列,都是褒貶鞭辟、入木三分,堪稱經典。

只不過,卓新獎攝影獎項參賽的數量還是有所不足,真的是憾事一件。

參賽件數有限,一則不足以反映目前媒體新聞攝影的中高水平,二則不足以反映新聞攝影記者的表現強度。

卓新獎貴為目前台灣新聞界的指標性比賽,但為何參賽的件數仍然相當有限?這是因為攝影記者創作熱情不高、參賽風氣不彰、動力不強?還是因為同儕的感染力不強,或報社沒有硬性規定參加?因為電子閱讀的風氣正在取代報刊閱讀習慣?或者因為卓新獎的桂冠價值不強、獎金不高,或者本獎的「資歷」沒有很深?以上這些問題,有可能都在反映新聞攝影在當今台灣的存在狀態,很值得深思。

由於電子媒體興起,平面媒體式微,評審老師和主辦單位都非常瞭解「卓新獎攝影獎」的高度重要性和價值,更瞭解參賽風氣對於新聞攝影的正向循環作用。本屆評審委員們在在感心主辦單位的努力和用心,過程中也提出一些「振興建議」,寄望這項比賽能夠持續感染攝影界的「共榮風氣」、吸引更多的優質作品共襄盛舉!